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
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
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

诗句

  • 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 诗人在门外敲门未被应声,不知对方是否在家中。”独藏”意指隐藏或隐居。
  • 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 诗人向家中的客人询问是否有人了解或懂得嘲讽之道。”半偈人”可能指的是对佛教经文略知一二的人。
  •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 诗人认为通过买卖公牛可以避开世俗生活,而题画上凤凰却可能会引来贵客。这里用“避世”和“逢宾”来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 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 如果允许我拿书来阅读,我将跟随你去隐居。”隐沦”即隐居或退隐。

译文

  • 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 我在门口敲门但没人回答,不知道对方是否在家。”独自藏着真意”。
  • 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 我向家中的客人询问是否有人能解释或理解嘲讽之道,并请求一位懂得半偈的人给我指点。”半偈之人,可能指有浅尝辄止于佛学知识的人”。
  •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 我认为买卖公牛可以避世,而画上凤凰却可能引来贵人光临。”避世与逢宾,反映了不同对待世事和人物的态度”。
  • 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 如果你愿意让我拿起书本来看,那么我就跟你一起去隐居了。”从君作隐沦,即追随去隐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社会的态度。首先,诗人通过敲门未得到回应,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接着,诗人在诗中提到“解嘲客”,这可能指的是那些能够以幽默、智慧的方式化解困境的人,也可能表示诗人希望找到一个能理解他的人。然后,诗中“买牛避世”和“题凤逢宾”两句则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后者则反映了追求社会地位和名誉的心态。最后,诗人提出如果有机会,愿意跟随他人去隐居,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人生观。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