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阁孤登倚碧空,高恢何处觅梁鸿。
心随去雁层城上,梦入残砧落月中。
林隔七贤前日会,径荒二仲几时同。
萧条欲报东篱事,颇有柴桑处士风。

答梁比部公实

江阁孤登倚碧空,高恢何处觅梁鸿。

心随去雁层城上,梦入残砧落月中。

林隔七贤前日会,径荒二仲几时同。

萧条欲报东篱事,颇有柴桑处士风。

赏析:
《答梁比部公实》是明代诗人欧大任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中的“江阁”象征着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向往;“高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首句“江阁孤登倚碧空”,描绘了一幅诗人独自站在江边楼阁上俯瞰大地的画面。这里,“碧空”象征广阔的视野和无限的可能,而“江阁”则代表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诗人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接下来的诗句“心随去雁层城上,梦入残砧落月中”,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梦境。这里的“去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而“层城”则代表着诗人所在的城市或地方。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诗人表达了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以及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感慨。

“林隔七贤前日会,径荒二仲几时同。”这句诗则揭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七贤”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七位著名文人,他们曾经在洛阳聚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诗人通过与这些古人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渴望和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二仲”则是指两位古代的高人,他们在诗人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与这些高人再次相聚的期待。

最后两句“萧条欲报东篱事,颇有柴桑处士风。”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总结。这里的“东篱”指的是陶渊明的隐居之地,他在东篱之下过着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而“柴桑处士风”则是指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安守田园的生活态度。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经历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