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下衣冠散紫宸,郑庄虚席正邀宾。
鹔鹴燕市频沽酒,鸿雁胡天半过春。
自笑负薪随计吏,偶从视草识词臣。
尊前意气惟须醉,世路风尘白发新。
吴侍御约卿宅同黎秘书惟敬杜舍人从殷得臣字
日下衣冠散紫宸,郑庄虚席正邀宾。
鹔鹴燕市频沽酒,鸿雁胡天半过春。
自笑负薪随计吏,偶从视草识词臣。
尊前意气惟须醉,世路风尘白发新。
译文:
吴侍御邀请我到府上共饮,这是在紫禁城的日下(皇宫之下),郑庄公曾设宴待客,如今我也正应其诚邀,与各位宾朋相聚。
鹔鹴是野鸡毛制成的帽子,用来遮阳挡雨,我在燕市买了几顶。
鸿雁南飞,大雁群经过北方的天空,仿佛春天的使者。
我自嘲地说,像自己这样,跟随官府做账房工作(负责记录文书的官员),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官罢了。
偶尔也跟从主政的人起草诏书,虽然只是个小官,却也见识了朝廷中的词臣。
酒席上豪情满怀,唯有借酒浇愁,才能忘记世间的纷扰和烦恼。
然而世事如烟,岁月匆匆,转眼间已是满头白发,这让人感慨万分。
注释:
- 吴侍御: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 紫宸:皇宫之下。
- 郑庄:指春秋时郑国的国君郑庄公。
- 鹔鹴:野鸡毛制成的帽子,用以防寒。
- 燕市:指集市。
- 鸿雁:大雁的别称。
- 计吏:官府的低级文职人员。
- 视草:草拟文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宴会上的豪迈情怀。首句“日下衣冠散紫宸”写诗人受邀赴宴于紫禁城之下。第二句“郑庄虚席正邀宾”,以郑庄公宴请贤士的故事为引子,表达对宾客到来的欢迎之情。第三句“鹔鹴燕市频沽酒”,通过“鹔鹴”(一种野鸡毛制成的帽子)和“燕市”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市场景象。第四句“鸿雁胡天半过春”,则通过鸿雁南飞、胡天半明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之情。第五句“自笑负薪随计吏”,自嘲说自己如同一个跟随官府从事低贱工作的普通小官,但也能从中领略一些词臣的风采。第六句“偶从视草识词臣”,则是通过参加起草诏书的工作,结识了一些朝廷中的词臣。第七句“尊前意气惟须醉”,表达了酒桌上的豪情壮志和畅饮解忧的愿望。最后一句“世路风尘白发新”,则是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以豪放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宴会上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他对于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