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从燕市怅离群,何意邗江复送君。
半刺独怜千里去,悲歌宁遣众人闻。
天垂碣石看孤雁,日落长安隔五云。
谁念为郎头已白,七闽今逐仗波军。

【注释】

1、送丁户部庸卿谪延:送别丁庸卿,被贬谪到延平。丁庸卿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2、半刺:指半刺官衔的官职。3、碣石:指代边关。4、五云:指长安,长安为古都。5、仗波军:指随船而行,担任水军的职务。6、郎头已白:意指年老色衰。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好友丁庸卿被贬谪至延平一事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和对其前途的担忧。全诗以送别为题,但并未直接写离别之情,而是通过送别的场景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之情。

首联“昔日从燕市怅离群,何意邗江复送君。”诗人回忆了与友人相识的情景,两人曾一同在燕市(今北京)相聚,共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然而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分离,诗人对此感到无比遗憾。

颔联“半刺独怜千里去,悲歌宁遣众人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他深知朋友此次被贬,必定承受着无尽的痛苦和委屈,因此特意送上一句“悲歌”,希望友人能勇敢面对现实,不要过于悲伤。

颈联“天垂碣石看孤雁,日落长安隔五云。”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他想象着自己站在高高的碣石之上,眺望着远方的孤雁;而友人则身处繁华的长安之中,与自己的思念相隔五重云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担忧。

尾联“谁念为郎头已白,七闽今逐仗波军。”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他担心朋友已经年事已高,无法再继续承担重任;而自己如今却要随军远行,奔赴七闽之地作战。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和辛酸。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担忧之情。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典故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