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诗从万里题,薜萝今自赋幽栖。
游梁岂必逢停驷,怀越宁能恋执圭。
南海潮来黄木口,罗浮云傍赤花西。
束书沽酒堪投老,不为弹冠负杖藜。
秋怀八首(其一)
彩笔诗从万里题,薜萝今自赋幽栖。
游梁岂必逢停驷,怀越宁能恋执圭。
南海潮来黄木口,罗浮云傍赤花西。
束书沽酒堪投老,不为弹冠负杖藜。
注释:
彩笔:彩绘的毛笔;万里:极言路程之遥。
薛萝:薜荔、萝藦,都是蔓生植物,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游梁:春秋时,孔子为鲁司寇,鲁君想聘他为卿。他辞谢说:“吾何足以当之?”“游梁”是说他不追求官位的意思。
执圭:执笏,古代臣僚在朝会时持手板,用来记事,也作为礼仪的一种标志,这里指做官。
南海:指广州。
黄木口:广州附近的一个地名。
赤花西:广东罗浮山一带的地名。
投老:归隐,引退。
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戴它,表示即将做官。
负杖藜:背着手杖。藜是一种草,可以制杖。
赏析:
这是组诗的第一首,写诗人辞官归隐的心情。
起两句用典。“万里”、“幽栖”,语意双关,暗指诗人辞官后所住的茅屋。“赋幽栖”,即自比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思是说,诗人辞官以后,就象这间简陋的茅舍一样,过着清贫而自由自在的生活。“游梁”,是说自己辞官以后不再为五斗米向朝廷奔走了。“宁能”,“岂必”,反诘的语气更加强了决绝之情。
中间两句写自己决不留恋做官,即使做了官也不过是暂时停留而已。“停驷”,语本《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燕雀怎懂得鸿鹄的远大抱负呢?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怀越宁能”“停驷”,都用的是《庄子·让王》中的思想,但在这里却有新的意义。“怀越”,是指屈原的《怀沙》诗。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虽身居僻壤而不求仕进,决心像屈子那样终身不渝。“岂必”二字,则表明这种决定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结果,而是由深刻的思想认识决定的。
后两联写隐居的环境和心境。“潮来黄木口”,指的是广东的黄木口,是岭南名胜之一,也是诗人隐居的地方。“潮来”与“黄木口”相对照,既写出了诗人隐居的地理位置,又写出了他的心情:面对滔滔东来的大海,他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么渺小啊!“黄木口”三字也暗示了他隐居的原因,他不愿像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那样追逐名利,宁愿像这黄木口那样默默无闻地生活下去。“罗浮云傍赤花西”,指的是广东罗浮山。“赤花”,即赤芝。“赤花西”,指罗浮山。据《博物志》说:“罗浮山有大穴,深不可测,中有赤芝。”诗人把隐居地与赤芝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罗浮”二字也透露了他对隐居原因的认识:他之所以远离尘嚣而隐居山林,是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结尾两句写诗人晚年的生活态度。“投老”,是说退休或年老体衰。“弹冠”,本是官吏初受职拜贺时脱下的帽子,用以喻指做官。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厌倦,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不负杖藜”,是说诗人虽然已经老了,但他仍然坚持拄杖而行,过着清静的生活,绝不因为做官而去追求功名利禄。
全诗通过咏史抒怀,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和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