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主河山锦绣多,西人望幸意如何。
金墉半纳缑嵩月,鼎观平临谷洛波。
自昔五经称白虎,只今诸少满铜驼。
抽毫赋客兰台下,听得东都父老歌。

北邙山临望洛阳城

注释:北邙,指邙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

译文:站在北邙山望着洛阳城。

赏析:诗一开篇就点出地点,为后文写景作铺垫,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深情。

汉主河山锦绣多,西人望幸意如何
注释:汉主,指南朝陈后主,他统治下的河山被描绘得五彩缤纷,十分美丽。西人,指西边的人,即隋朝的人民。望幸,指隋文帝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游玩。
译文:南朝陈后主统治下的山河被描绘得五光十色,美丽如锦绣。隋朝的人们盼望着皇帝能来游玩。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隋朝统一全国后,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隋文帝出游江都时的繁华景象。

金墉半纳缑嵩月,鼎观平临谷洛波
注释:金墉,指洛阳金墉城。缑嵩,字子高,是西汉人,曾任金城郡长史。鼎观,指洛阳东观。谷洛,指洛阳洛水。
译文:洛阳城的金墉城半边被皎洁的月光照亮,洛阳东观平视着滔滔的洛河水浪翻滚。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洛阳城夜晚的美丽景色,月光洒满金墉城,洛河水波翻滚,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繁华的画面。

自昔五经称白虎,只今诸少满铜驼
注释:自昔,从前。五经,指《尚书》《诗经》《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经典著作。白虎,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吉祥。诸少,指各种人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白虎”来比喻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尚书》、《诗经》等五部经典的作者被称为“白虎”。而如今,各种人物却充满了洛阳城中的铜驼。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赞美了洛阳的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的热爱之情。

抽毫赋客兰台下,听得东都父老歌
注释:毫,指笔尖。赋客,指文人雅士。兰台,指汉代的藏书楼。东都,指洛阳。父老歌,指父老乡亲们唱的歌。
译文:抽笔赋诗的文人雅士都在洛阳的兰台下面,听洛阳的父老乡亲们唱着古老的歌谣。
赏析:这两句诗写出了文人雅士们在洛阳的生活状态,他们在这里吟诗作画,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人民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