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风流汉署郎,高楼邀客说干将。
名高绣虎题双管,书就雕龙满几囊。
山色尽疑连宛邓,溪声犹似挟沮漳。
只今信美当吾土,夜倚星辰望帝乡。

【注释】

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汉署郎:汉代的郡守或州牧,是官名。曹进士仲宣:指东汉时的文学家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曹植曾作《魏文帝诔》,文末自赞“仲宣(仲达)风流,余子谁可与比?”此处指曹植。高楼:即曹营中的高亭楼。邀客:邀请客人。干将:古代著名的剑。双管:比喻文笔犀利。雕龙:指文章如龙。书就:写完了。几囊:装书的竹器。宛邓:古地名,位于今河南南阳、方城一带;沮漳:古地名,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山色:指泰山的景色。信美:确实美好。当吾土:指现在。夜倚星辰望帝乡:意即仰望星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故乡。

【译文】

江左风流汉署郎,登临高亭邀友聚。

才高名冠绣虎图,笔力遒劲似龙蛇。

山川壮丽似连云,溪声潺潺似挟带。

如今美景属我地,月下凭栏望故里。

【赏析】

此诗写曹植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随曹操征讨张鲁时所作。

首联点明地点和人物,诗人以曹操自比,称颂他的雄才大略,并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江左”、“汉署郎”,既表明自己身份为建安时期文人,同时又暗含对建安风骚的认同和向往。这两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而且透露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颔联写曹植才华横溢,名闻遐迩,他的文章如同锦绣上绣着一只威猛的老虎,又如同刻镂精美的龙蛇。“绣虎”句用西汉东方朔的典故,说他文章如虎;“雕龙”则化用晋代王羲之的典故,称赞其书法如龙。“书就”“雕龙”二句,既形容了文章的卓越,也表现了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舒畅。“雕龙”句还暗示了当时天下英雄人物荟萃的局面。“山色尽疑连宛邓”,描绘了泰山壮丽的景色。“宛邓”指南阳的宛县与邓县,两县均在今河南省西部。杜甫《秋兴》八首中有“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等句,借咏物而寓情。这里的“山色”与“宛邓”联系起来,可以想象到那苍翠欲滴、郁郁葱葱的山峰,以及那飞瀑流泉、奇花异草的景致。“溪声犹似挟沮漳。”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景,好像溪水在低语细说,好像在诉说着它那曲折蜿蜒、迂回曲折的行程。“沮漳”是黄河的支流,发源于山西省西南部,流经河南、陕西,至河北省大名县入黄河。“挟”即“挟带”。“挟沮漳”三字极形象地写出了这条河流的蜿蜒曲折。诗人在这里用一个“犹”字把两个自然景观联系起来,不但使诗句显得浑然一体,而且使人联想到那曲折的河流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故事。这两句诗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以上四句是全篇的总纲,概括了诗人当年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下四句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只今信美当吾土”,意为现在这里确实是美丽的,应当属于我们的国土。然而,诗人却无法忘怀远在他乡的故乡,只能望着星空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写诗人在夜晚倚靠在栏杆上,望着繁星闪烁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这首诗以叙事起兴,中间描写了曹植的才华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抒发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对祖国统一的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热烈,风格清新俊逸,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音乐美和画意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