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吹联镳度曲陂,入山宁怨得归迟。
二云深护朱明馆,诸水潜通阿耨池。
井渍石苔留鹿迹,亭空岩菊照鸱夷。
客来岂但霜威促,黄发堪从谢傅期。

【注】:朔吹联镳度曲陂:朔风呼啸,骑马并辔,渡过曲陂。

二云深护朱明馆:二云,指天上的浮云。深护,保护、庇护。朱明馆,即朱明台。

诸水潜通阿耨池:诸水,指曲水,流经曲陂,暗通阿耨池。

井渍石苔留鹿迹:井水渗进石头上的青苔中。

亭空岩菊照鸱夷:亭子已空,岩石上的菊花映着鸱夷(传说中一种鸟名)的影子。

黄发堪从谢傅期:年老的诗人,正可与谢安(字安石)、王羲之(字逸少)相比肩。

【赏析】: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时李德裕罢相,诗人任湖州刺史。诗中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朔风吹联镳度曲陂,入山宁怨得归迟。”写诗人和友人骑马过曲陂,一路西行,直到天晚仍未到家。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没有直接说为什么走得晚,而是通过朔风吹拂、天色将晚等环境描写来暗示,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写出了诗人对这次聚会的留恋之情。

颔联“二云深护朱明馆,诸水潜通阿耨池。”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这里的“二云”,指的是天上的浮云,它们像两个大盖子一样,保护着朱明馆,让朱明馆免受风雨侵袭。而那些流水则从曲水的上游流向下游,最终汇入阿耨池,形成了一条优美的风景线。这两句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既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颈联“井渍石苔留鹿迹,亭空岩菊照鸱夷。”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卷。泉水在岩石上留下了湿润的痕迹,使得石苔更加清晰可见;而亭子也早已被遗弃不用了,只剩下了岩石上的菊花依旧盛开。这里,诗人用“石苔”、“亭空”、“岩菊”等词语,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份友情的珍视和感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表达了他对于隐居山林的向往。

尾联“客来岂但霜威促,黄发堪从谢傅期。”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首先,他祝愿友人能够早日功成名就、官运亨通;其次,他希望友人能够保持健康长寿,像谢安那样拥有一颗不老的心。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的体现。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