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源曾过湓江曲,灊霍今移岭海间。
月满洞台看白雪,云开天柱赋青山。
鹿麋引子供游玩,鸥鹭为家伴往还。
锦水花溪篁竹路,柴门虽设不须关。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首联描写诗人对故乡山川的怀念;颔联描写诗人对故乡山水的向往;颈联描绘一幅美丽的山野图卷;尾联抒发了作者归隐山林,远离官场纷争的心境。

【答案】

苏经佐南霍草堂(苏东坡)濂源曾过湓江曲,灊霍今移岭海间。月满洞台看白雪,云开天柱赋青山。鹿麋引子供游玩,鸥鹭为家伴往还。锦水花溪篁竹路,柴门虽设不须关。(注释:濂源指庐山,湓江即长江。灊霍指皖南一带的名山,岭海间指闽粤地区。“引子”指招来客人。“鸥鹭”指水鸟。“花溪”“篁竹路”形容景色优美。“柴门”指简陋的农家门户)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写,是他归隐山林、远离官场纷争的心境的真实反映。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对故乡山川的怀念。首句说当年濂源(庐山)之游历,曾经经过浔阳(今九江市)湓江边,而如今濂源却在岭南,这怎能不令人怀念!次句说现在濂源已迁到了岭南,可那里的山峰却依然秀丽如昔啊!“灊”和“霍”,都是山名,在今安徽省南部。“岭海”指岭南,泛指南方沿海地区。这两句的意思是:当年濂源之游历曾经经过湓江边,而如今濂源已迁到岭南,可庐山那秀美的山峰却依然如此。三、四两句写诗人对故乡山水的向往。“明月当空,洞中白石犹如雪”,这是诗人眼中的庐山雪景;“白云飘荡,天柱峰上的青松翠色更加鲜亮”,这是诗人眼中的庐山春景。“月满洞台”与“云开天柱”对仗工整,一写静夜雪景,一写晨晓风光,皆以动态衬托景物之美。

五、六两句写诗人对故乡美景的留恋之情。“引子”指招来客人,“鸥鹭”指水鸟。这两句的意思是:有鹿有麋的地方引得人们前来观赏游玩,有鸥鹭的地方则是人们休憩往来的好地方。五、六两句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引子”、“鸥鹭”等物来表现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归隐山林、远离官场纷争的心愿。

后四句写诗人对故乡自然景观的感受。“锦水花溪”,是诗人归乡时所见到的景色,“篁竹路”则是指家乡的小道。“柴门虽然设置起来,但并不需要关闭”。这是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

【参考译文】

濂源曾过湓江曲,灊霍今移岭海间。月满洞台看白雪,云开天柱赋青山。鹿麋引子供游玩,鸥鹭为家伴往还。锦水花溪篁竹路,柴门虽设不须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