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屣相看见面稀,椷诗三度寄林扉。
郫中酒为扬雄载,镜里船逢贺监归。
津树不堪频欲别,江鸥何事忽群飞。
殷勤缟带君犹赠,浅薄那能报纻衣。

【注释】

倒屣相望:见“倒屣迎客”。指主人热情款待客人。

扬雄载:见“扬雄载酒”。扬雄曾作《酒赋》,故称。

镜里船逢贺监归:镜中照见自己乘坐的船,就像贺知章乘船归来一样。贺知章曾写诗《回乡偶书》二首。

津树不堪频欲别,江鸥何事忽群飞:渡口的树木,经不住频频地送行,江上的鸥鸟,又忽然成群结队地向岸边飞来。

殷勤缟带君犹赠,浅薄那能报纻衣。

【赏析】

此为七律。诗中以倒屣迎接朋友,寄林扉(寄给友人),扬雄载酒,镜里船逢贺监归等典故,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首联两句:“倒屣相望见面稀,椷诗三度寄林扉。”意谓诗人因有朋友来访而感到高兴,于是急忙把鞋子脱去,以便赶快出门去迎接朋友,但一见朋友,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见面的次数太少了!诗人对这位不速之客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倒屣”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即指代书信。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通过这句诗句表达得十分传神。“椷诗三度寄林扉”,意思是说,诗人已经三次将诗寄到林中的友人处去了。“椷”字,古通“简”,信札的意思。“寄林扉”是说将诗寄给了友人,而友人还没有收到。这一句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它既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之情,又表明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

颔联两句:“郫中酒为扬雄载,镜里船逢贺监归。”意谓郫县的美酒就是为扬雄所喝的,而诗人的船上则仿佛看见贺监归来。诗人用“扬雄”“贺监”两个典故,表达了对这两位古代才士的崇敬之情。“郫中”指四川郫县,汉代扬雄曾在此著《法言》。李白在成都时,常与友人饮酒赋诗,其中就包括《蜀道难》《上皇西巡南京歌五首》《秋胡行》等著名作品。“镜里船逢贺监归”一联,是李白想象自己乘坐的小船,仿佛看到了贺监归来的情景。贺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白非常仰慕他。贺监在四川任职期间,李白曾多次前去拜访。李白在《上阳台帖》中写道:“白以布袜履,短后之冠,乘扁舟诣贺监。”贺监见到李白后,非常高兴,还写了《上阳台帖》作为留念。“镜里船逢贺监归”是李白想象自己像贺监一样,回到家乡去看望朋友,又像贺监一样得到友人的赏识和欢迎。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又体现了李白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津树不堪频欲别,江鸥何事忽群飞。”意谓渡口的树木经不住频频地送行,江上的鸥鸟为何忽然成群结队地向岸边飞来?诗人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人想到要和朋友分别,心中自然十分难过,但又想到朋友就要离去了,又不禁感到有些遗憾。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渡口树木、江上鸥鸟以人的情感,使它们仿佛具有了生命,从而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尾联两句:“殷勤缟带君犹赠,浅薄那能报纻衣。”意谓您殷勤地送给我洁白的丝带,我却怎么能够报答您的盛情呢?这两句是全诗的最后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它既是诗人对友人的酬答和感谢,又是对自己谦虚自谦的表现。“殷勤缟带君犹赠”,意谓您殷勤地送给我洁白的丝带,我怎么能忘记您的盛情厚意呢?“浅薄那能报纻衣”,意谓您给我的丝带虽然很洁白,但我却怎么能够报答您赠送的纻(zhù)衣服呢?这一句既是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谢意,又是对自己谦虚自谦的表现。

此诗是作者在成都时所作。当时他正受到唐玄宗的召见,并被委派到边远地方担任官职。由于路途遥远,所以诗人便邀请朋友前来探望。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