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能同首蓿盘,僧携明月下天坛。
谁云郑老斋中坐,不似焦仙洞口看。
【注释】
首蓿斋初成:首蓿即苜蓿,古人常以之为食。
郭山人霁上人自焦山见过:郭山人为郭天信,字霁上人,曾从王安石学古文,后出家为僧,名无俗。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金山中峰。
【赏析】
首蓿斋初成,郑文宝和郭天信的草堂建成了,这是他们同窗共学的场所。郭天信是苏轼的朋友,他曾经给苏轼写信说:“某顷与公同游太学,相与讲明圣道,朝夕讨论,未尝少懈。”(见《宋史•苏辙传》)苏轼对郭天信很赞赏,称赞他是“吾辈中一士夫”(见《东坡志林》卷二)。这首诗就是写他和郭天信一同在首蓿斋读书的情景。
高士能同首蓿盘,僧携明月下天坛:诗人用两个典故来写他和郭天信的交往。第一个典故是“首蓿盘”,这个成语出自《晋书•周处传》载:“处尝行野食,得杯盘狼藉于前,一客将箸绕处盘环顾,忽忆所好者,乃取头上冠而枕之,又取胡麻拌饭而啖之,尽所怀。”第二个典故是“天坛”,这里指天坛路,是京城中的一条街,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的西端。这两个典故都是写他和郭天信的友情深厚,互相切磋、学习。
谁云郑老斋中坐,不似焦仙洞口看:郭天信后来成了一位高僧,苏轼在诗中写道:“君年方二十许,已入空王室。”(《次韵子由送郭道士归天台》)可见郭天信是一位有成就的高僧,他的学识和道德修养都非常高。苏轼在这里用“郑老”和“焦仙”两个典故来赞扬郭天信的高尚品德和学问水平。
郑玄是汉朝著名的儒家学者,他曾隐居过一段时间,后来才出来做官。郭景阳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焦先则是佛教的一位高僧,他在山上修行了很多年,后来才下山来做官。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郭天信像郑玄一样隐居,像焦先一样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