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城摇落楚云边,何处秋风不可怜。
十载一冠犹侧注,渡江人识孝廉船。
诗句原文:
送吴山人还四明
芜城摇落楚云边,何处秋风不可怜。
十载一冠犹侧注,渡江人识孝廉船。
注释解释:
- 芜城:指代诗人所在地的城镇或乡村。“摇落”意为凋零、衰败。“楚云边”则暗示着远离故土的凄凉感。
- 秋风:秋天的象征,常用于表达思念和哀愁。此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 十载一冠犹侧注:形容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依然未能取得功名。“侧注”可能是指旁注或侧批,这里强调了努力却未得回报的无奈。
- 渡江人识孝廉船:描述在渡江时,人们会认出那艘载着孝廉(古代一种官员)的船只,意味着这艘船承载着特殊的身份与使命。
译文:
离开这片曾经繁华的小镇,我来到了偏远的楚地,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无论是哪个季节,秋风总是那么令人怜惜。在这漫长的十年中,我始终如一地努力着,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果。然而,即使如此,我还是选择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吴山人的友人的告别赠言。诗的开篇即以“芜城摇落楚云边,何处秋风不可怜。”起头,用“摇落”描绘了芜城萧条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淡淡忧伤。接着,“十载一冠犹侧注,渡江人识孝廉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其中“侧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甘,而“渡江人识孝廉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道路的坚定与信心。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传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