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北望尽烟霞,犹有荒墩属谢家。
五十出山君莫诮,中原谈笑净胡沙。
【注释】
①东麓亭:在南京市东北的东郊。谢公墩:位于冶城西北,相传为晋代谢安所筑,后人因以为谢安墩。
【赏析】
《登东麓亭望谢公墩》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诗作。全诗四句,首二句写登楼所见,后两句议论兼抒情。前二句“冶城北望尽烟霞”,写自己站在东麓亭上远眺。这里用“望”字,说明诗人不是单纯地欣赏眼前的景色,而是怀着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来观览的。“犹有荒墩属谢家”,说那荒凉的谢公墩还在,它仍归谢氏所有;而自己已过中年,也不免要像沈约那样出仕做官了。“五十出山君莫诮”,表明诗人虽年已五旬,却依然壮心不已,希望像当年谢安一样出山为国效力。“中原谈笑净胡沙”,是全诗的警策之语。意思是说,如今中原大地,谈笑间就可铲除胡虏(指金人),收复故土。这一联抒发了诗人渴望恢复中原,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无限忠诚。全诗语言流畅明快,意境高远开阔,气势充沛雄浑,充分显示了诗人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壮怀激烈的爱国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