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崚嶒吴越间,分符借得海陵山。
知君不薄淮南令,诏下长安计日还。
诗歌赏析
送吕心文宰泰兴二首其一:
邑中湖荡稻田多,花月春江奈乐何。
趋府若寻杨子渡,为余行听竹西歌。
翻译:
欧大任在诗中写道:“邑中湖荡稻田多,花月春江奈乐何。”这两句表达了他对当地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诗人通过“湖荡稻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画卷,而“花月春江”则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情怀。然而,诗人也感叹这种美景让人陶醉,无法自拔,因此用“奈乐何”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接下来“趋府若寻杨子渡,为余行听竹西歌。”描述了欧大任前往官府的情景,他如同寻找杨子的渡口一样急切。这里的“为余行”可以理解为陪伴或陪同,而“听竹西歌”则可能暗示着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与“趋府若寻杨子渡”相呼应,展现了官场的忙碌与民间生活的闲适之间的对比。
诗句注释:
- 邑中湖荡稻田多: 指家乡附近湖泊和稻田众多。
- 花月春江奈乐何: 形容美景令人陶醉,难以自拔。
- 趋府: 前往官府办事。
- 杨子渡: 地名,位于长江边,可能是诗人寻找的目的地。
- 竹西歌: 指听竹声伴随着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欧大任对友人吕心文赴任泰兴的描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官场的忙碌与民间生活的闲适之间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对家乡的热爱。
诗作鉴赏:
《送吕心文宰泰兴二首其二》
天目崚嶒吴越间,分符借得海陵山。
知君不薄淮南令,诏下长安计日还。
翻译:
欧大任在诗中写道:“天目崚嶒吴越间,分符借得海陵山。”这句话描绘了江苏一带的壮丽山川景色。诗人通过“天目崚嶒”这一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吴越之间的雄伟山川,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壮美的画卷之中。而“分符借得海陵山”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官职调动来到这片美丽的地方,也暗示着他对于这份工作的认可和期待。
接下来“知君不薄淮南令,诏下长安计日还。”描述了欧大任对吕心文的期望及对其工作的认可。“知君不薄淮南令”意味着欧大任认为吕心文作为淮南令(古代官名)不会辜负职责,表现出了对他的信任和肯定。而“诏下长安计日还”则表明朝廷已经下达诏书,要求吕心文在规定的日期内返回京城长安。这既体现了朝廷对吕心文工作的正式认可,也显示了官场的严谨和规范。
赏析:
这首诗是欧大任对友人赴职的祝福和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吕心文工作的认可,表达了对他未来工作的期待和鼓励。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