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门膏雨一畦春,酒醒偏宜菜甲新。
谁似先生盘苜蓿,於陵甘作灌园人。

【注释】

篱门:指院墙或门。膏雨:春雨,滋润万物的细雨。菜甲:菜心。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种子可入药。于陵:春秋时鲁国的地名(今山东菏泽一带),此处泛指隐居者。灌园人:古代隐逸之士常以种菜自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隐士陶渊明的。陶渊明在东晋时期,曾做过几任小官,后来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与世无争。这首诗就是诗人对陶公这种不慕荣利、乐于隐居生活的精神表示赞扬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篱门膏雨一畦春”,写的是春天里,庭院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篱笆门前的春雨润泽了大地,使庭院中的菜地都长出了绿油油的菜苗。次句“酒醒偏宜菜甲新”,写的是诗人醒来后,发现庭院里的菜长得这么新鲜,不禁想起了自己饮酒解愁的生活。这两句话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但前一句侧重写菜地,后一句侧重写人。

第三句“谁似先生盘苜蓿”,写的是诗人想到了陶渊明,认为他像先生一样,能够把一盘盘新鲜的苜蓿吃得津津有味。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不仅点明了题旨—赞美陶渊明,而且也为后两句进一步展开作了铺垫。

末两句“於陵甘作灌园人”是直接赞陶。这句说:你愿意像于陵那样甘愿做一个种菜的园丁吗?这里用典,指的是陶渊明不愿做官,宁愿隐居田园,躬耕自给。诗人用“甘作”一词,既表明自己甘愿如此,又表达了对于这位隐逸之士的敬佩和仰慕之情。

【译文】

篱门下春雨如丝,滋润着一畦畦春意盎然的菜地;酒醒之后,觉得这满眼菜绿特别令人喜欢。谁能比得上先生那样喜爱吃一盘盘新鲜的苜蓿呢!我甘心做于陵那样的一位灌园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