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池前白石坛,西来一派在江干。
高僧卓锡飞空去,云满山瓢玉液寒。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景诗。诗人以阿耨池前白石为题,描绘了一幅幽美恬静的自然风光画卷。“阿”即“那”,“耨池”即“南池”,在苏州西北虎丘山。相传此池源出吴王阖闾之墓中,晋咸和三年(328年)孙皓葬其父于此池,故又名“虎丘”,又称“剑池”。唐代诗人杜荀鹤曾游此并作《题虎丘山》一诗:“剑气西来结九泉,一轩飞鸟隔云看。不知水尽通何处,直到金鳌顶上眠。”这里指的便是这个池。

“涌泉庵”是作者所居之地。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引唐陆龟蒙《记》载:“涌泉寺,在苏州城北五里。……今为僧舍。”可见“涌泉庵”就是“涌泉寺”的别称。

全诗意蕴悠远清旷。首句描写了阿耨池前的白石坛,第二句写了从坛上飞向空中的僧人,第三句描写了僧人飞向空中后的景色,第四句描写了僧人离去后留下的美景。

【答案】

涌泉庵

阿耨池前白石坛,西来一派在江干。

高僧卓锡飞空去,云满山瓢玉液寒。

译文:

阿耨池前的白石坛,西来的一股水流到江边。

高僧骑着白马腾空而去,天空中飘荡着洁白的经幡。

僧人离去之后,山上云雾缭绕,仿佛有一碗玉液还在寒气中冒着热气。

赏析:《涌泉庵》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杜荀鹤一生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第,但他并不灰心丧气,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家乡隐居期间,常到虎丘山一带游览。这首小诗写的就是在虎丘山下的涌泉庵附近的所见所感。首句描写了阿耨池前的白石坛,第二句写了从坛上飞向空中的僧人,第三句描写了僧人飞向空中后的景色,第四句描写了僧人离去后留下的美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