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自何方至,丹青手自携。
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
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
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
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
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
班氏书堪借,扬亭酒欲赍。
愁惟歌九咏,力肯破群迷。
揖客将军贵,工诗处士题。
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

黄山人孔昭见过

尔自何方至,丹青手自携。

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

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

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

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

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

班氏书堪借,扬亭酒欲赍。

愁惟歌九咏,力肯破群迷。

揖客将军贵,工诗处士题。

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孔昭向黄山人孔昭的拜访之作。全诗以山水自然为背景,通过描绘黄山人孔昭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首联“尔自何方至,丹青手自携。”表达了黄山人孔昭对来访者的身份和背景的好奇。这里“丹青手”指的是擅长绘画的手艺人,暗示了黄山人孔昭的艺术天赋。

颔联“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描绘了黄山人孔昭的地理背景和生活环境。三辅指长安、河南、河东,是古代中国的三个主要地区;七闽则是指福建一带。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孔昭的游历经历,也展示了他与故乡的联系。

颈联“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进一步描绘了孔昭的性格特点。这里的“廓落”指的是豁达开朗,不受拘束;“逍遥”则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两句诗表达了孔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与外界的和谐共处。

接下来四句“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具体描绘了孔昭的生活状态。在富贵人家(朱门),他并不热衷于处理政务文书;而在山林之中(丹壑),他更习惯了依靠扶持藜杖行走。这两句诗反映了孔昭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尾联四句“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进一步展现了孔昭的朴素生活和坚韧性格。他虽然生活在繁华世界(朱门)中,却始终保持着简单的生活方式;他虽然身处艰难险阻(山雾雪泥)之中,却始终坚定前行。这两句诗表达了孔昭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最后四句“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描绘了孔昭的才华和谦逊。他的才华如双管齐下(双管比喻多才多艺),他的服饰虽简朴却透露出高雅的气质(大布一袍绨)。这两句诗赞美了孔昭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人孔昭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