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室曾闻寄宿,尺书频遣寻盟。
扁舟他夜月色,孤阁寒江雁声。
【注】
冯郡:指代冯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黎职方:指代黎惟敬。黎惟敬曾任京口(今江苏镇江)知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尺书”自比,说自己寄出的是书信而不是别的什么,因为自己像信一样,不能长久停留。而自己的行踪,却要依靠别人的照顾和照管了。这两句是说冯京口对黎惟敬很了解,知道黎惟敬在任职期间,经常写信来问候、关心朋友。
“扁舟他夜月色”,意思是说,诗人乘着小船,趁着夜晚的月光,从京口出发前往南京。“扁舟”,就是小船的意思,泛指小船。“扁”字,是形容船身平展的样子。“他夜”,指的是夜晚,特指一个晚上。“扁舟”,就是指小船,也就是诗人乘坐的这只小船。“他”,是指示代词,特指那个晚上。“月色”指的是明亮的月光,也可以理解为夜色中的月光。“扁舟”,就是小船,也就是诗人乘坐的这只小船。“他夜”,是指夜晚,特指一个晚上。这里,诗人利用了“扁舟”“他夜”这两个词语,巧妙地表达了自己乘坐小船,在夜色中出发前往南京的情景。
“孤阁寒江雁声”,意思是说,诗人登上了一座孤独的小楼,站在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雁叫声。“孤阁”,指的是孤独的小楼。“寒江”,指的是寒冷的江水。“寒江”,可以解释为寒冷的江水,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站在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感受到了江水的冷意。“孤”,在这里的意思是孤独,也可以理解为孤单地站立着。“阁”,指的是小楼。“孤阁”,可以理解为诗人孤独地站在小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
这首诗的首句,以“丈室曾闻寄宿”起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京口居住生活的回忆和向往。这里的“丈室”,指的是宽敞的房间,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京口居住过的地方。“曾闻”,就是曾经听到过。“寄宿”,可以理解为居住,也可以理解为借宿。“曾闻”,可以理解为曾经听到过,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京口居住过的地方。“寄宿”,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曾经在北京住过的地方。
第二句“尺书频遣寻盟”,意思是说,虽然书信不多,但诗人还是经常派使者去拜访朋友,寻求友谊的维系。“尺书”,可以解释为短小精悍的信笺,也可以理解为书信的数量很少。“遣”,可以解释为派遣,也可以理解为送去。“寻盟”,可以理解为寻求友谊,也可以理解为寻找同盟。这里的“盟”,可以理解为友情,也可以理解为同盟。
第三句“扁舟他夜月色”与前两句相呼应,表达了自己乘着小船,趁着夜晚的月光,从京口出发前往南京的情景。这里的“扁舟”,可以解释为小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乘坐的这只小船。“他夜”,指的是夜晚,特指一个晚上。“月色”,指的是明亮的月光,也可以理解为夜色中的月光。这里的“扁舟”,可以解释为小船,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乘坐的这只小船。“他夜”指的是夜晚,特指一个晚上。
第四句“孤阁寒江雁声”与第三句相呼应,表达了自己登上了一座孤独的小楼,站在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雁叫声。这里的“孤阁”,可以解释为孤独的小楼,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孤独地站在小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寒江”,可以解释为寒冷的江水,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站在楼上眺望着寒冷的江水,感受到了江水的冷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京口居住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京口居住生活的回忆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保持与友人的联系,共同维护和发展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