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处空山,飘摇无定时。
人生如转蓬,聚散何能期。
凉风起天末,光景东南驰。
谁知故乡客,良会江之湄。
轩窗一何净,高柳青依依。
新醪散烦襟,蟹螯亦复持。
醉卧光月白,天宇浮涟漪。
鸡鸣上马去,回首成凄其。
寓形复恋□,所愧达士知。
卓哉南华子,千载真吾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写诗人游历名山大川,寄情山水,感慨人世无常,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浮云处空山,飘摇无定时。”描写了诗人在空山中所见之景。这里,“空山”指的是高峻挺拔、云雾缭绕的山峰,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诗人以“浮云”比喻山中之雾,既形容了雾气缭绕的景象,又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无法分辨。“飘摇无定时”则进一步描绘出山中的云雾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如同人生般变幻无常。
颔联“人生如转蓬,聚散何能期?”则是作者从人世间的角度出发,对人生的无常进行深刻反思。在这里,“转蓬”是一种植物,其随风飘荡,难以把握,常用来比喻人的漂泊不定。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多变。“聚散何能期?”更是强调了人生的无常,无论是聚还是散都无法预测或控制。
接下来三联,诗人将目光转向大自然。颈联“凉风起天末,光景东南驰。”描写了秋风拂面,吹动树叶的景象。这里的“凉风起天末”,可以理解为秋风从天边的尽头吹来,带来了一丝凉爽和宁静。而“光景东南驰”则是说秋天的景色在东南方向快速地流逝。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画面。
尾联“谁知故乡客,良会江之湄。”则是作者表达对远方故乡亲人的思念。诗人身处异地他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江之湄”则是指江边,诗人渴望能够回到故乡的怀抱中。
最后四句“轩窗一何净,高柳青依依。新醪散烦襟,蟹螯亦复持。醉卧光月白,天宇浮涟漪。鸡鸣上马去,回首成凄其。”则是诗人在酒后放松心情,沉醉于美景之中。他看到窗户前的高柳摇曳生姿,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他喝下新酿的美酒,感到心中的烦闷消散了。他还品尝到了美味的蟹螯,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快乐。在月色洒满大地的时候,他躺下休息,任由思绪飘荡。当他听到鸡鸣声,便匆匆起身准备离开。然而,当夜幕降临,他不禁感叹时光荏苒,感慨万千。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构思精巧,层次分明,既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又有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