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
狂圣虽不同,明哲俱全身。
达生贵无我,和光混埃尘。
斯文苟不丧,美璞终见珍。
泰运属明圣,彤庭布纯仁。
高冈赓鸣和,深渊跃潜鳞。
子何固山泽,不念苍生屯。
愿施素所蕴,骑箕补星辰。
不然当大饮,莫负头上巾。
不作仙与佛,不誉墓中人。
坦荡宇宙间,长与元气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松阳陈希曾先生》。全诗如下:
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
狂圣虽不同,明哲俱全身。
达生贵无我,和光混埃尘。
斯文苟不丧,美璞终见珍。
泰运属明圣,彤庭布纯仁。
高冈赓鸣和,深渊跃潜鳞。
子何固山泽,不念苍生屯。
愿施素所蕴,骑箕补星辰。
不然当大饮,莫负头上巾。
不作仙与佛,不誉墓中人。
坦荡宇宙间,长与元气亲。
注释:
- 接舆叹凤德:接舆(古代楚国的隐士)感叹凤凰的美德。
- 宣尼感祥麟:孔子(孔夫子)因麒麟的出现而有感而发。
- 狂圣虽不同:虽然狂放的圣人有不同的见解,但他们都是明智的。
- 明哲俱全身:明智的人都能保全自己。
- 达生贵无我:达到自然的境界,最宝贵的是“无我”。
- 和光混埃尘:以柔和之光掩盖尘埃,比喻隐居生活。
- 斯文苟不丧:即使失去了世俗的文化,但美好的品质依然存在。
- 泰运属明圣:吉祥的运势归属于明智的圣人。
- 彤庭布纯仁:朝廷上布满了纯粹的仁爱之情。
- 高冈赓鸣和:高山上有鸟儿和鸣。
- 深渊跃潜鳞:深深的水里有鱼儿跳跃。
- 子何固山泽:你为何要固守在山林湖泊之间?
- 不念苍生屯:不考虑百姓的苦难。
- 愿施素所蕴:希望施展自己一直积累的能力。
- 骑箕补星辰:骑着箕星来修补星辰。
- 不然当大饮:否则就应当畅饮一番。
- 莫负头上巾:不要辜负身上的巾帽。
- 不作仙与佛:不做仙人和僧人。
- 不誉墓中人:不赞美墓中之人。
- 坦荡宇宙间:胸怀坦荡,心胸开阔。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希曾先生的深深敬意和祝福。从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友人品德的赞赏,也有对其生活态度的肯定。
诗的开头两句“接舆叹凤德,宣尼感祥麟”,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对友人陈希曾先生的高尚品德的赞赏。接舆是一位古代的隐士,他在听到凤凰的叫声时感叹其美好;孔子则因麒麟的出现而感慨其吉祥。这里诗人借用这两位古人的例子,来表达对陈先生高尚品德的敬佩。
诗人通过对明哲与狂圣的对比,赞扬了陈先生的智慧与远见。他认为,尽管狂圣们的观点各异,但他们都是明智的,而陈先生则是明哲的代表。这种对友人智慧与远见的赞誉,既体现了诗人对他的尊重,也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就的期待。
诗人通过“达生贵无我”一句,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人生境界在于“无我”,即能够超脱自我,不被世俗所累。这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既是对友人的一种鼓励,也是对自己人生观的一种反思。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他提到“和光混埃尘”,意味着隐士们以柔和之光掩盖世间的纷扰,与世无争,保持内心的平静。这既是对友人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诗人自己的生活哲学。
诗人对友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祝愿。他希望友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骑乘箕星来修补星辰,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提醒友人不要辜负自己的努力,要有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这种对未来的期待和祝愿,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陈希曾先生的赞美和祝愿,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友情,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