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长晚潮,秋火荡兰桡。
共赴竹林约,来乘濠濮招。
行看晴浦月,坐对隔溪桥。
高会怜今雨,风光胜昨宵。

这首诗是诗人在十六夜晚与缜之、伯乔、伯襄三人在华玉宅饮酒时的即兴之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江村长晚潮,秋火荡兰桡。
  • “江村”指的是江边的村落。
  • “长晚”形容时间已经相当晚了。
  • “潮”指潮水涌动。
  • “秋火”可能是指秋天特有的火红色彩。
  • “荡”在这里可能表示船在水中移动的样子。
  • “兰桡”是一种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
  1. 共赴竹林约,来乘濠濮招。
  • “竹约”可能意味着邀请人在竹林中相见。
  • “濠濮”是一个古代园林名,可能指的是一个类似的地方。
  • “招”可能是指邀请某人前来。
  1. 行看晴浦月,坐对隔溪桥。
  • “晴浦月”描述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
  • “坐对”可能意味着静静地面对。
  • “隔溪桥”表明距离较远的一座桥梁。
  1. 高会怜今雨,风光胜昨宵。
  • “高会”指的是盛大的聚会。
  • “怜”表示珍惜或感激。
  • “今雨”可能指的是现在的小雨。
  • “风光胜昨宵”意味着今天的景色比昨天更加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与挚友相聚的美好时光。诗中的“江村长晚潮”和“秋火荡兰桡”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在月光下共赏美景的欢乐场景。此外,“共赴竹林约,来乘濠濮招”两句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如同在竹林和濠濮一样自在、愉悦地交谈。最后,“高会怜今雨,风光胜昨宵”则传达了诗人对当前美好天气的欣赏,以及与朋友们共度良辰美景的喜悦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江南水乡夜景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