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追欢处,年来别几时。
论交怜世好,开箧见新诗。
竹日侵疏径,荷风送晚池。
坐深闻籁发,疑是和埙篪。
这首诗的作者李伯玉久未相见,在夏末偶然相聚,他带着诗稿与从弟瑞玉一起来到作者的池上。诗人高兴而赋此诗。
首先来看第一句“童稚追欢处”,这里的“追欢”指的是追逐欢乐,童年时我们常常在一起追逐玩耍,共同分享快乐。这一句描绘了他们童年时光的回忆和美好。
接着是第二句“年来别几时”,这里“别”字表示分开或离别,说明他们之间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对过去共同度过的时光的怀念。
然后是第三句“论交怜世好”,这里“论交”指的是结交朋友,“怜世好”则表示对世间美好的事物有所感慨和珍惜。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世间美好的事物的赞赏之情。
接下来的第四句“开箧见新诗”,这里“开箧”指的是打开箱子,“新诗”则表示新的诗歌。这句诗描绘了他们打开诗歌的情景,也表达了他们对新诗的喜爱之情。
然后是第五句“竹日侵疏径”,这里“竹日”指的是竹子的影子,“侵”字表示渐渐逼近,“疏径”则表示小路。这句诗描绘了夏日阳光下,竹林的影子渐渐逼近小径的场景。
接下来是第六句“荷风送晚池”,这里“荷风”指的是荷花的风,“送晚池”则表示晚风吹拂着池水。这句诗描绘了晚风拂过荷花池的景象。
然后是第七句“坐深闻籁发”,这句话的意思是坐在深处听到风吹动树叶的声音。这里“坐深”指的是坐在深处,“听籁”则表示聆听声音。这句诗表达了他们在深处静静地聆听自然之声的感受。
第八句“疑是和埙篪”,这里的“埙”和“篪”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和”字表示和谐。这句诗描绘了他们仿佛听到了古代乐器的声音,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对新诗的喜爱以及对自然之声的聆听,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音乐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