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烟西尽古交州,万里军容镇上游。
柱后惠文加九锡,师中神武足千秋。
降夷不用开关款,折节犹多借箸筹。
诗草忽从鸿雁至,和歌谁可并应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寄答西粤大中丞杨公》。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蛮烟西尽古交州,万里军容镇上游。

注释:

  • “蛮烟”:指南方的瘴疠之气,这里比喻南方的边远之地。
  • “古交州”:古代的交州,即今天的广东省一带,历史上曾是南疆重镇。
  • “万里军容镇上游”:形容军队威武,震慑四方,如同在边疆之上。

第二句:柱后惠文加九锡,师中神武足千秋。

注释:

  • “柱后”:指皇帝的亲信大臣,这里特指张籍的好友李德裕,当时担任中书令,地位尊贵。
  • “惠文”:汉代皇帝的谥号,这里用来比喻德高望重的大臣。
  • “九锡”:古代帝王赐予大臣的九种特权,这里用来形容张籍受到的极高礼遇。
  • “神武”:形容英勇无敌,这里用来赞美张籍的武功和智慧。
  • “足千秋”:足以名垂青史,流传千古。

第三句:降夷不用开关款,折节犹多借箸筹。

注释:

  • “降夷”:指归顺的少数民族。
  • “开关款”:打开城门,向朝廷示好。
  • “折节”:改变立场,表示臣服。
  • “借箸筹”:比喻用筷子当筹算,引申为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第四句:诗草忽从鸿雁至,和歌谁可并应刘。

注释:

  • “诗草”:指诗歌作品。
  • “鸿雁”:古代传说中传递书信的候鸟,这里比喻书信。
  • “应刘”:指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应劭,字仲远,他与孔融、祢衡等人合称“建安七子”。
  • “并”:并列,这里意为可以并列。
  • “应刘”:意思是说这首诗的诗作,能够与应劭的诗作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是张籍对友人李德裕的一种赞颂之情。张籍在这首诗中通过赞扬李德裕在朝中的高位以及他在军事上的功绩,表达了对李德裕深厚的友情和尊敬。同时,诗中提到的“降夷”和“降夷不用开关款”也反映出唐朝时期的民族政策。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既展现了张籍对友人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政治氛围和文化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