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三径积苍苔,溪上柴门断往来。
懒不下床经一月,醉凭挥手送千杯。
五噫暂尔逃名隐,七发堪怜作赋才。
病里诉弦君莫听,恐惊风雨重徘徊。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即“解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最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梁羲年屡讯余病且有见和书怀之作赋答”一句中的“梁羲年”,应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名纲,字世达,小名练儿,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502—549).梁武帝一生酷爱文学,他广纳天下文人雅士,并加以重用,使南朝的文风大盛,被后人誉为“风流天子”。梁武帝多次询问作者的病情,并且还收到了他的诗作,于是便作诗回赠,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萧条三径积苍苔,溪上柴门断往来。懒不下床经一月,醉凭挥手送千杯。”此句中“萧条三径积苍苔”,“三径”是指庭院中通往内室的三条小路。“积苍苔”是说这些小路长满了青苔,表明诗人久病在家。“溪上柴门断往来”,是说诗人久病在家,闭门不出,所以门前的小路没有人经过。这两句描写了诗人久病在家,闭门谢客的情景。
“五噫暂尔逃名隐,七发堪怜作赋才”。“五噫”,《诗经》中的一种叹词,音yīn。这里代指疾病。“七发”,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发者,人主惜其百体,若木石之疾也,故作七发焉。”“堪怜”意为值得可怜或可惜,可哀。“作赋才”指写诗作文的能力。这里指因病而隐居不仕。
“病里诉弦君莫听,恐惊风雨重徘徊。”这句是说,在生病的时候我弹奏琴瑟给客人听,你不要听了,恐怕会惊扰了我。“诉弦”,即弹琴奏乐。“弦”指琴。“徘徊”,这里指犹豫不决。
【答案】
①梁武帝萧衍。②萧衍多次询问作者的病情,并且还收到了作者的诗作,于是便作诗回赠,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③萧衍因长期患病而隐居不仕。④“五噫”代指疾病。⑤“七发”指古代一种文体的名称。《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发者,人主惜其百体,若木石之疾也,故作七发焉。”“堪怜”意为值得可怜或可惜,可哀。⑥“作赋才”指写诗作文的能力。⑦“病里诉弦君莫听,恐惊风雨重徘徊”意思是:我在生病时弹琴给客人听,你不要听了,恐怕会惊扰了我。(或:你在病中弹琴给我听,我不能听,恐怕会惊扰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