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诸子各离居,门外蓬蒿掩敝庐。
乐饵仅扶皮骨在,世情应共鬓毛疏。
愁肠未理三冬业,空谷宁投片字书。
不是感君怜意气,一时同调有谁如。

自从诸子各离居,门外蓬蒿掩敝庐。

乐饵仅扶皮骨在,世情应共鬓毛疏。

愁肠未理三冬业,空谷宁投片字书。

不是感君怜意气,一时同调有谁如。

注释:

  1. 诸子:指作者的兄弟子侄等晚辈。
  2. 门:指家门。
  3. 蓬蒿:野草,这里形容荒凉的环境。
  4. 敝庐:简陋的住所。
  5. 乐饵:美食佳肴。这里指好酒好肉。
  6. 世情:世俗人情。
  7. 鬓毛疏:头发稀疏,比喻年老。
  8. 空谷宁投片字书:在寂静的山谷中投下一张纸条。
  9. 怜:怜悯。
  10. 意气:志向和气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与友人书信往来,感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受。
    首句“自从诸子各离居,门外蓬蒿掩敝庐。”描述了诗人和他的子侄等晚辈们因各种原因而分别居住的情况。门前的蓬蒿已经茂盛,遮蔽了旧宅的痕迹。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离散的无奈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第二句“乐饵仅扶皮骨在,世情应共鬓毛疏。”进一步描绘出诗人的生活状况。尽管他仍然能够享受美味的食物,但由于年纪的增长,他的外貌已经变得憔悴,头发稀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第三句“愁肠未理三冬业,空谷宁投片字书。”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孤独。他还没有处理完自己的家务事,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朋友的信。在寂静的山谷中投掷一张纸条,这象征着诗人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一句“不是感君怜意气,一时同调有谁如。”则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渴望。他并不是因为被朋友的同情而感到感动,而是因为他的朋友能理解并珍惜他们的志趣相投。然而,他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心情,与他共同分享这份志向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