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檗菒海上来,扶桑日拥金银台。洪涛拍天杳无极,黄木湾头绕几回。
千峰万岭凝云雾,何年驱石秦皇路。北望昆仑帝子之朝升,西接罗浮仙人之夜度。
海上徐生去不还,徒令伯迹满空山。气雄直探鼋鼍窟,势巨遥凌虎豹关。
闲来眺望空复尔,碧琅苍翠参差起。折若木之华,揖江滨之珥。
古道蓬莱清且浅,乾坤巨镇皆如此。

【注释】

浴日亭眺望:在西湖孤山西麓的白堤上,为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建造。相传是苏堤春晓中望湖眼而得名。

扶桑:神话中的神木名,东方四达之处,故亦指东。

洪涛、黄木:指钱塘江潮。

北望昆仑帝子之朝升,西接罗浮仙人之夜度:据《列仙传》载,夏禹曾乘龙登天,见西极有人长七尺,下有两足,名曰“玄圃真人”。传说他常驾着龙马,从昆仑山飞往天上,又从天庭飞回。

伯劳鸟,又名伯劳,是一种鸟,因鸣声像伯劳鸟叫而得名。传说伯劳鸟每年春天来到吴地时,常常飞到西山的云栖寺,停息在一株树上。它一叫三声,三声分别叫“姑恶”、“姑恶”、“姑恶”,人们就猜它是在告诉人们:“我来了。”

气雄、直探:气势雄壮。鼋鼍:即鳖和鳄鱼。

势巨、遥凌:气势磅礴。

折若木之华:折:折断。若木:一种树木。华:花。

揖:同“挹”,舀取。珥:耳饰。

古道蓬莱清且浅:蓬莱山在东海中,是传说中的仙山名。

【赏析】

这首诗作于理宗景定元年(1260),诗人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此诗以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钱塘观潮。钱塘江口的涌潮自古就是著名的奇观。诗人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太阳从扶桑升起,阳光照射在金银般的台上,钱塘江潮汹涌澎湃,拍天拍地,浪头翻滚。这壮观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颔联描写钱江涌潮的景象,用“黄木湾头绕几回”来形容涌潮不断往复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涌潮的气势。

颈联写山岭云雾缭绕的景象,通过“千峰万岭凝云雾”和“何年驱石秦皇路”等语句,展现了山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传说的深厚底蕴。诗人通过对山岭云雾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写诗人眺望远方的景观。诗人以“空复尔”三字开头,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然后,诗人描绘出一幅幅美景:碧绿的山林、郁郁葱葱的树木、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些美景让诗人流连忘返。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又抒发了他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