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低垂挂戍楼,黄河不逐月西流。
一声长笛冲沙起,散作边人万里愁。

【注释】

和夜上受降城闻笛 :此诗是王昌龄在唐玄宗天宝末年(756)被贬为龙标尉(今贵州黔西县)时,听到从长安(今西安)传来的《阳关曲》,有感而作。

北斗低垂挂戍楼,黄河不逐月西流。一句中“北斗”指北斗星,象征北方;“戍楼”指边防的烽火台或城堡,暗喻边塞。

一声长笛冲沙起,散作边人万里愁。一句中“长笛”指横吹的管乐,“散作”形容笛声四溢远播。

【赏析】

《从军行》共有七首。这首诗写于诗人谪居龙标时,当时正值秋季,他登高远望,听到胡笳曲声,勾起了征戍边地、思乡怀亲的悲愁情绪。

首句“北斗低垂挂戍楼”,以苍茫的暮色勾画出辽阔的边塞景色,点出时间是在黄昏以后,地点是在戍楼上。一个“低”字,不仅写出了星星的稀疏,也写出了戍楼上人的心情。“低垂”一词用得十分贴切。因为当太阳西沉,天空中的星辰开始显得格外明亮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所以“北斗低垂”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具体描绘,而且也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接着“黄河不逐月西流”一句,又进一步突出了戍楼上人的孤寂之情。这里的“黄河”指的是黄河在西北方向,而不是在东面或者东南面。“不逐”是说它没有随着月亮一起向西流去,而是静静地留在了原处,这既写出了时间的特定性,也写出了河水的静止状态。“不逐”二字,与前面的“低垂”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边塞晚景图。

第二句“一声长笛冲沙起”,紧接前句,描写了戍楼上听到的笛声。这里,“冲沙起”三字生动地写出了笛声的激越、雄壮,以及它在沙漠上空回荡的情景。“冲沙”,是指笛声直冲云霄,好像要穿过沙石一样。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不仅写出了笛声的强烈,而且也写出了它的优美。而“一声长笛”四个字,则简洁地概括了笛声的特征。

最后两句“散作边人万里愁。”则把笛声与边地人民的忧愁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征人思乡的同情。这里的“边人”指的是边疆的百姓,“万里愁”则是指他们的愁绪延绵不绝,像一条长长的丝线一样。这两句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它既有诗人自己的哀怨、惆怅,也有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关切。同时,它也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