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扬清光,照我芙蓉裳。娟娟如故国,游子滞他乡。
他乡见月心独苦,正是家人望游子。衡岳峰头断雁群,扶胥浦口沉双鲤。
庭前老母白发稀,日日倚门望子归。燕京九月严霜候,应念羁人未授衣。

诗句

1 “山月扬清光,照我芙蓉裳。”

  • 山月:月亮。
  • 清光:清澈的光。
  • 芙蓉裳:荷花的衣裳,比喻美丽的女子。
  • 注释:诗人站在山中,看到月光照耀下的自己,如同芙蓉花一样美丽。
  1. “娟娟如故国,游子滞他乡。”
  • 娟娟:形容美好的样子。
  • 故国:故乡。
  • 游子:外出漂泊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 注释:在故乡,看到月亮,感觉如同看到了故乡的美好景色,但自己却身处他乡,无法回去。
  1. “他乡见月心独苦,正是家人望游子。”
  • 他乡:他方,即他乡。
  • 见月:看到月亮。
  • 心独苦:内心感到孤独和痛苦。
  • 正:正是。
  • 家人:这里的家人特指远在他乡的家人。
  • 注释:在异乡看到月亮,会感到特别的孤独和痛苦,因为此时远方的家人也在望着自己的归来。
  1. “衡岳峰头断雁群,扶胥浦口沉双鲤。”
  • 衡岳峰头:衡山的山峰。
  • 断雁群:断了的雁群,这里比喻思念的人。
  • 扶胥浦口:扶胥浦,位于今广东省新会县东郊,是古代著名的海港之一。沉双鲤:沉入水中的两条鲤鱼,这里比喻思家之情深重。
  • 注释:诗人在衡山上看到断了的雁群,想到家人也正在思念着自己;而在扶胥浦口看到双鲤沉入水底,也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家之情。
  1. “庭前老母白发稀,日日倚门望子归。”
  • 庭前:庭院之前。
  • 老母:年迈的母亲。
  • 白发稀:头发稀少,表示年老。
  • 日日:每天。
  • 倚门:靠在门前,这里指母亲每日都站在门前等待儿子归来。
  • 注释:诗人在庭院前看到年迈的母亲,头发稀少,每天都在门外等待儿子的归来。
  1. “燕京九月严霜候,应念羁人未授衣。”
  • 燕京:现在的北京。
  • 九月:秋季的开始。
  • 严霜候:寒冷的霜降。
  • 应念:应该思念。
  • 羁人:被囚禁或在外流浪的人。
  • 未授衣:还没有穿上冬天的衣服。
  • 注释:在秋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寒冷,诗人想象母亲一定会思念在外面的自己,还没有穿上冬天的衣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