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春风喜叫呶,乍闻南陌忽东郊。
重茅卷去随羊角,古木摧残堕鹊巢。
料峭不禁轻酒力,飘零馀恨付花梢。
寻常少出愁吹倒,多半韶光睡里抛。
春风
底事春风喜叫呶,乍闻南陌忽东郊。
重茅卷去随羊角,古木摧残堕鹊巢。
料峭不禁轻酒力,飘零馀恨付花梢。
寻常少出愁吹倒,多半韶光睡里抛。
注释:
底事春风喜叫呶:为什么会有春风呢?为什么喜欢喧闹呢?
乍闻南陌忽东郊:忽然听到南方的道路,突然听到东方的郊外。
重茅卷去随羊角:厚厚的茅草卷着羊角,随风摇曳。
古木摧残堕鹊巢:古老的树木被摧残,鸟儿的巢穴从树上掉下来。
料峭不禁轻酒力:寒气逼人,连酒都禁不住喝了。
飘零馀恨付花梢:飘零的遗憾都寄托在花梢上。
寻常少出愁吹倒:平常很少出现,忧愁就被风吹倒了。
多半韶光睡里抛: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中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慨。诗人以春风为题,描绘了春风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底事春风喜叫呶”,诗人问春风为什么要如此喧闹。这里的“叫呶”形容春风的声音如同喧嚣的叫嚣。诗人用“喜”字来形容春风的喜悦,表现出春风的生机与活力。
次句“乍闻南陌忽东郊”,诗人描述了春风的到来,让原本寂静的地方变得热闹起来。南陌和东郊分别是两个方向,诗人用“忽”字来表达春风到来的突然性。
第三句“重茅卷去随羊角”,诗人描绘了春风中的景色。厚重的茅草随风卷动,就像羊角一样。这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春风的力量和美丽。
第四句“古木摧残堕鹊巢”,诗人描写了春风对古树的影响。古老的树木被摧残,鸟儿的巢穴从树上掉下来。这里既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第五、六两句“料峭不禁轻酒力,飘零馀恨付花梢。”诗人用酒和花来象征自己的情感。寒气逼人的天气让人禁不住要喝酒,而诗人的飘零遗憾则寄托在花梢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
最后两句“寻常少出愁吹倒,多半韶光睡里抛。”诗人感叹时光荏苒,许多美好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消失了。这里的“吹倒”和“抛”都是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对时光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风的美丽和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之中,感受到诗人的激情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