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曾夸管幼安,双穿木榻膝如盘。
家馀苦蕺堪尘甑,掌忆明珠悔梦兰。
已识彭殇生是幻,转怜儿女粝同餐。
多情最爱西窗月,几度徘徊濯影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自慰》,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避世曾夸管幼安,双穿木榻膝如盘。
  • “避世”:远离世俗。”管幼安”:指宋代词人柳永,因他的名字中有“幼安”二字,所以后人常以管幼安来形容隐居生活。
  • “木榻”:指简陋的床榻。
  • “膝如盘”:”膝如盘”形容膝盖非常宽大,如同盘子一样,这里用来比喻腿长。
  1. 家馀苦蕺堪尘甑,掌忆明珠悔梦兰。
  • “家馀”:家中剩余之物。
  • “苦蕺”:一种蔬菜,味道苦。
  • “堪尘甑”:形容菜渣多到可以填满一个甑子(古代的一种蒸器)。
  • “掌忆明珠悔梦兰”:用手触摸到的珠子会让人怀念梦中的兰花,这里用比喻手法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悔恨之情。
  1. 已识彭殇生是幻,转怜儿女粝同餐。
  • “彭殇”:指生命短促的人,泛指一切寿命不长的事物。
  • “生是幻”:认为人生如同虚幻,不值得留恋。
  • “儿女粝同餐”:与儿女们一起吃粗粮,形容生活的简朴。
  1. 多情最爱西窗月,几度徘徊濯影寒。
  • “西窗月”:西面窗户上的月光,常用来象征美好或孤独。
  • “濯影寒”:在水中洗澡时影子显得格外清晰而寒冷。这里形容自己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孤单凄凉。
  • 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诗人情感的诗作。首联通过赞美古代隐居生活,引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颔联则描绘了诗人家中剩余的苦味蔬菜,以及手摸明珠时想起梦中兰花的复杂心理。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不值得留恋。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视,以及对孤独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隐士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