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雨耕陇,蚕妇乾采桑。
雨旸各有为,节物悬彼苍。
怀哉衣与食,宵昼恤流光。
矧伊丈夫子,人道立阴阳。
独禀造物秀,生而射四方。
行行少且壮,发硎试光芒。
勤心追往哲,所用何不臧。
神圣非绝级,虑以斤斧戕。
千金握抟黍,拱璧尘秕糠。
生不蟪蛄值,死与狐狸藏。
岂无婉娈时,朱颜斗春芳。
花月玩朝夕,膂力误方刚。
哲人惊拊髀,中夜起彷徨。
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
决此须臾命,刺虎奋卞庄。
万法持一心,三复慎独章。
六籍无真诀,猿狙浪登场。
亦有朱与翟,食人肆犬羊。
尼父援空空,颜生诬坐忘。
遂令西方教,乘虚逞雄强。
龂龂洙泗间,闽洛一苇航。
中启龟山氏,后先秩天常。
乾愓指心法,致儆荒与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道丧复千载,吾与点也狂。
【注释】
雨耕陇:在田里耕雨后的田地。陇,田间小道。
乾采桑:天旱,蚕妇们到桑林去采桑叶。乾,通“旱”。
节物悬彼苍:指节气时令的变化。此句意为节气和天气是上天安排好的,人们不能抗拒。
怀哉衣与食:忧虑的是衣食问题。怀,忧虑。哉,语气词。
宵昼恤流光:白天黑夜都关心着流逝的时间。恤,爱惜、关心。
矧伊丈夫子:更何况那些男子汉大丈夫。矧,何况;伊,他。
人道立阴阳:人的生老病死,是由阴阳二气的消长决定的。
独禀造物秀:自己天生就聪明过人。禀,接受。
生而射四方:出生后就能向四面八方放射光芒。射,同“释”,散发、发射。
行行少且壮:一生之中,年少之时和壮年之时。行,通“形”,形态。
发硎试光芒:磨好刀剑,准备出仕为官。硎,磨刀石。
用何不臧:做事为什么不成功呢?用,动词,做某事。臧,善、美。
神圣非绝级:圣人神人不是没有的。圣,圣人。神,神人,即神仙。绝,没有。
虑以斤斧戕:担心由于自己的行为被砍伤。斤斧,斧头、锯子等木工工具,比喻打击或伤害。
千金握抟黍,拱璧尘秕糠:拿着千金却像捧着一团米那样微不足道,拿着拱璧却像捧着一粒尘土那样不值得一提。抟黍,团状的黍粒。拱璧,半圆形的玉器,古代贵族所用的玉器。
生不蟪蛄值,死与狐狸藏:活着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死去之后却与狐狸一样隐藏起来。蟪蛄,一种昆虫,春天生,冬天死。比喻寿命不长。与,跟。
岂无婉娈时,朱颜斗春芳:难道没有美好的时光吗,那时我的青春美丽如花。婉娈(wǎn luán)时,美好的时光。朱颜,红润的面庞,形容青春美丽。
花月玩朝夕,膂力误方刚:把花月当作日常玩耍的对象,耽误了自己年轻力壮的时期。膂(bǐ),脊背。
哲人惊拊髀(fú bì):有智慧的人惊讶于髀骨的颤动,意思是后悔年轻时没有好好努力。哲人,明智的人。拊,拍打。
中夜起彷徨:半夜里起身走来走去,彷徨,徘徊。
日昃不再中,发短不可长:太阳偏西了不再上升,头发变白了就不再可以增长了。昃,日落时分。
决此须臾命,刺虎奋卞庄子:决定要在短暂的生命里做出决断,奋力去刺杀猛虎的大力士卞庄子。
万法持一心,三复慎独章:万法都是心念的表现,多次反复思考,谨慎地对待自我修身之道。三复,再三重复。慎独,独自时也不放纵自己。
六籍无真诀,猿狙浪登场:儒家的经典书籍并没有真正的秘诀,就像猿猴猕猴一样,只是在舞台上表演罢了。猿狙,猿猴猕猴。六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亦有朱与翟,食人肆犬羊:也有赤色的朱鸟,也有黑色的翟鸡,它们吃人就像吃狗和羊一样。朱鸟,传说中的五色鸟,这里指帝王的仪仗。翟(dié),黑色的长尾山鸡。
尼父援空空:孔子援救空虚无用之人。尼父,孔子的弟子颜回。空空,指佛家禅宗思想虚无缥缈的境界。
颜生诬坐忘:颜回因坐忘而被陷害致死。颜生,指颜回。坐忘,指忘却一切杂念,使心归于宁静。
遂令西方教,乘虚逞雄强:于是佛教传入中国,乘虚而入,大肆宣扬其势力,逞强凌弱。西方教,指佛教。乘虚,趁空虚的机会进入。逞雄强,逞强凌弱。
龂龂洙泗间,闽洛一苇航:争论不休的洙水之间,只有一条船能渡过闽江和洛河。龈龈,争辩的样子。洙水、闽江、洛河均指河流名。
中启龟山氏,后先秩天常:从中启发了姓龟山的那位先生,他的后代子孙将遵循自然的规律而生活。中启,启示、启发。后先,先后相继的子孙。秩天常,遵循自然规律。
乾愓指心法,致儆荒与亡:明确指点心法,用来警戒那些荒淫无度的亡国之君。乾愓,指明。致儆,警戒。荒与亡,指荒淫无度的君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年轻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奋发有为,老了就只能后悔悲伤了。少壮不努力,指年轻时期不努力进取。老大,年老时。徒悲伤,白白地悲伤悔恨。
道丧复千载,吾与点也狂:道家学说已经失传了千年,我和孔丘一样狂妄自大。道丧,道教学说已经失传。复千载,已经过了一千年。吾与点也狂,我和孔丘一样狂妄自大。点,指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杨龟山的劝勉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感悟。全诗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农夫和蚕妇辛勤耕作的描绘;第二部分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第三部分则是作者对自己年轻时奋发有为、追求理想的回忆和反思;第四部分则是对道家学说失传的惋惜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