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官十载住京师,一片高情我独知。
箫管隔云春宴处,佩环摇月早朝时。
墨翻东绢千竿竹,灯淡西窗数局棋。
谁道归田犹有乐,胜游常醉习家池。
【注释】
同官:与某人共事。
京师:京城,这里指长安。
一片高情:一种高尚的情意。我独知:只有我知道。
箫管隔云春宴处:在春天里,箫声隔断了云层,仿佛置身于宴会之中。
佩环摇月早朝时:在早晨,玉佩的响声伴随着明月,仿佛置身于宫廷之中。
墨翻东绢千竿竹:墨汁浸染着一幅画中的东绢,上面绘有一千株竹子。
灯淡西窗数局棋:灯光昏暗,西边的窗户边下棋。
谁道归田犹有乐:谁说回到田野还会有快乐?
胜游:美好的游玩。
【赏析】
《挽夏太常仲昭二首》,这是一首送别诗,是诗人对故人夏仲昭的追悼之词。
第一首前四句写诗人与故人的深厚友情和相互理解。“同官”,即一起做官的意思,“十载住京师”,十年来一直住在京师(首都),可见两人感情之深。“一片高情”,指彼此都怀有高尚的感情,“我独知”三字,则表明这种感情只有诗人自己最清楚、最了解,而故人却未必能理解。
后四句以写景来烘托人物形象。“箫管隔云春宴处,佩环摇月早朝时”,描绘出一幅宫廷宴会或早朝图景,其中又透露出诗人自己的心境:在这样美好的时候,故人却不在身边,这怎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呢?
第二首前四句写诗人与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墨翻东绢千竿竹”,这句的意思是说:你画的竹,每幅都是千竿万竿;“灯淡西窗数局棋”,则是说:你在西窗外下棋,灯光暗淡如烟。两句都是写友人的雅兴和闲适,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谁道归田犹有乐”,意思是问:谁能说返回乡间还觉得快乐呢?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己的观点。诗人认为:“胜游常醉习家池”。既然有如此多的“胜游”(即美妙的游乐),那么何必要回去呢?诗人认为,与其回到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如享受这样的“胜游”!这里的“胜游”指的是官场的“胜景”、“胜趣”。
这首诗写得非常含蓄,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情趣,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