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逾河日,厓门避历辰。
委裘悬百战,殉国有三仁。
朗节明云汉,悲风凛缙绅。
万年瞻庙貌,谁不吊贞珉。
谒大忠祠次韵
宋室逾河日,厓门避历辰。
委裘悬百战,殉国有三仁。
朗节明云汉,悲风凛缙绅。
万年瞻庙貌,谁不吊贞珉。
注释:
- 谒大忠祠:拜访忠烈祠。
- 宋室逾河日:宋朝在渡河的时候。
- 厓门避历辰:避开历法的计算日期。
- 委裘悬百战:披挂着战袍,悬挂着百战之身。
- 殉国有三仁:为了国家牺牲了三位仁人志士。
- 朗节明云汉:明亮的节操就像云汉一样高扬。
- 悲风凛缙绅:悲伤的风气让人感到寒冷。
- 万年瞻庙貌:长久地瞻仰庙宇的面貌。
- 谁不吊贞珉:没有人不哀悼这贞洁的石头。
赏析:
《谒大忠祠次韵》是一首描绘宋代忠臣事迹的诗。全诗通过赞美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奋斗的英雄们,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
首联“宋室逾河日,厓门避历辰。”描述了宋王朝渡过黄河的艰难历程,以及为了避免历法误差而选择躲避的日子。这里的“宋室”指的是宋朝,即南宋;“逾河”表示渡过黄河;“厓门”则是指南宋时期的海防重镇——崖门关。这一联主要表现了南宋政权在面临外敌威胁时的处境和抉择。
颔联“委裘悬百战,殉国有三仁。”则转向歌颂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其中,“委裘”意味着放下战袍,准备迎接生死考验;“悬百战”则表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有三仁”则是指三位忠诚的大臣,他们因坚守信仰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这一联主要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崇敬之情。
颈联“朗节明云汉,悲风凛缙绅。”进一步描绘了忠良烈士的光辉形象和他们高尚的品质。其中,“朗节”指高尚的节操;“明云汉”则是指明亮如云汉之星;“悲风凛缙绅”则形容悲伤的气氛让人感到寒心。这一联主要表达了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
尾联“万年瞻庙貌,谁不吊贞珉。”则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和升华。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忠良烈士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也暗示了他们的英名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同时,“万”字在这里也寓意着无穷无尽的意思,强调了人们对忠良烈士的无限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忠良烈士事迹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它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