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我南山庐,悠然与世疏。
淡云桑柘下,微雨稻花初。
木末鸟啼尽,薜萝人睡馀。
闲来空采药,不解习医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又要对诗歌中的精彩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闲来空采药,不解习医书”的意思是:闲暇无事时我就采些草药,却不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据此可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关心世俗事务、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译文:
建造我那南山中的茅屋,悠闲地与世人疏离。
淡云笼罩下的桑柘树旁,刚下过一场小雨,稻花才刚刚露出娇颜。
树枝上鸟叫声消失殆尽,薜荔和萝藤覆盖着屋檐。
闲暇无事时我就采些草药,却不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
【答案】
山居二首(其一)
结我南山庐,悠然与世疏。
淡云桑柘下,微雨稻花初。
木末鸟啼尽,薜萝人睡余。
闲来空采药,不解习医书。
赏析:“结我南山庐,悠然与世疏。”这是全诗的第一联。诗人以“我”开头,点明了自己的身份——隐居者。他选择了南山为隐居之所,是因为那里有松柏之茂密、山花之烂漫、鸟鸣之清越、泉水之潺潺;更因为那里有远离尘世喧嚣的安宁。“悠然”二字,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疏”是疏远的意思,表明诗人与世俗之人的关系疏远。这两句写得很自然,很真切,很动人。它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而且表现了诗人隐逸生活的快乐。
“淡云桑柘下,微雨稻花初。”这是第二联。诗人把笔触转向山居周围的景色。在淡云飘渺、细雨蒙蒙的桑柘林下,稻花刚刚绽开了笑脸。这一联写景,既写出了环境的特点,又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初”字,用得极妙。它突出了时间上的短暂,暗示着雨季的到来。
“木末鸟啼尽,薜萝人睡余。”这是第三联。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从全景转入特写。“木末”,指树木的梢头。“鸟啼”句意谓:树上鸟儿唱罢歌后已不见踪影;“薜萝”句意谓:树下薜荔和萝藤被踩踏得只剩下一些残枝败叶。“尽”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声音的消逝;“余”字则写出了人的疲惫困倦。这两句诗描写出了一幅日暮时分、人困马乏的景象,渲染了山居的幽静氛围。
“闲来空采药,不解习医书。”这是第四联。“闲来”一词,说明诗人是在闲适的时候来采药的。“空”字写出了采药的人不多,反映出山居的宁静。诗人说:“我不擅长医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表明,虽然隐居,但是并不以此为满足。这两句诗流露出了诗人的旷达心态,也显示了他的才华和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