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踞何人不著冠,青山白石与盘桓。
病过僧院幽篁瘦,吟向天阶明月寒。
走马已无驰骤乐,当车真觉缓行安。
怜君同老艰难日,一卷南华手共看。

赠影

箕踞何人不著冠,青山白石与盘桓。

病过僧院幽篁瘦,吟向天阶明月寒。

走马已无驰骤乐,当车真觉缓行安。

怜君同老艰难日,一卷南华手共看。

注释:

  1. 箕踞: 古代的一种坐法,两腿交叉坐在臀部上,形象地描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2. 著冠: 戴帽子。
  3. 盘桓: 徘徊,逗留。
  4. 病过: 生病之后。
  5. 僧院: 寺庙的院子。
  6. 幽篁: 幽静的竹林。
  7. 吟向: 吟诵。
  8. 天阶: 皇宫前的台阶。
  9. 走马: 骑马。
  10. 缓行安: 缓慢行走,感觉安稳。
  11. 怜君: 怜悯你。
  12. 一卷: 指书籍、文献。
  13. 南华: 《庄子》中的一篇,常用于比喻高深莫测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同情与理解。诗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因病后的闲适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友人处境的深刻感受。

首句“箕踞何人不著冠”,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看到友人悠闲自得的样子,无需刻意装扮,就自然流露出一种从容的气质。次句则通过对比友人与自然的景色,展现了友人在病后依然能够享受到青山白石带来的美好时光。

第三四两句则转入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同情。他不仅看到了友人外在的安逸,更感受到了友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这种深刻的同情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

最后两句,诗人用“走马”与“驰骤”作比,表现了友人虽然身处困境却仍然保持着一种从容的心态,而“当车真觉缓行安”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这种心态。同时,“怜君同老艰难日”也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境遇的理解和同情。

最后一句“一卷南华手共看”则是诗人对两人共同品读《庄子》这一行为的描绘,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赞赏,更是对他们友情的肯定和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