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至日愁为客,此夕愁怀倍不舒。
失路未论先策足,征途翻自怅离居。
五更清梦随天阙,一点丹心到玉除。
最恨邻鸡催晓曙,暗尘旋复满巾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全诗如下:
长至日宿河间客舍
年年至日愁为客,此夕愁怀倍不舒。
失路未论先策足,征途翻自怅离居。
五更清梦随天阙,一点丹心到玉除。
最恨邻鸡催晓曙,暗尘旋复满巾车。
注释:
- 长至日:指农历正月初七,即冬至后的第五天。
- 客舍:旅店。
- 年年至日愁为客:每年到了这一天就会为在外做客而感到忧愁。
- 此夕愁怀倍不舒:在这个夜晚忧愁的心情更加难以舒展。
- 失路未论先策足:在迷路之前已经考虑过如何找到出路了。
- 征途翻自怅离居:在外行走的途中突然想起自己已经离家很远了。
- 五更清梦逐天阙:在五更时分做了个清晰的梦,梦见天宫。
- 一点丹心到玉除:心中充满了坚定的决心,就像一颗红色的丹心飞向了玉阶。
- 最恨邻鸡催晓曙:最讨厌的就是邻居的鸡声催促我早起。
- 暗尘旋复满巾车:早晨的尘埃很快就覆盖了我头上的车笠(古代出行时戴的一种头巾)。
赏析:
这首诗以“长至日宿河间客舍”开头,点明了作者当时所处的时间和地点。接着,他描述了自己每到这一天都会为在外做客而感到忧愁,尤其是在这个晚上,他的愁绪更是难以舒展。然而,在迷失方向之前,他已经考虑过如何找到回家的道路,因此他的旅途并不孤单。
在第二联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外行走的途中突然想起自己已经离家很远了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深深的思念。
第三联中,诗人描绘了他五更时分做了一个清晰的梦,梦见天宫的景象。这象征着他对未来的坚定决心和对现实的深深眷恋。
诗人最讨厌的就是邻居的鸡声催促他早起,早晨的尘埃很快就覆盖了他头上的车笠,这些细节都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辛劳和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对家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