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气节未沉沦,自许孤忠愧后人。
报主若论恩厚薄,似君犹是二心臣。
【注释】
- 过豫让桥二首:即《过豫让桥》二首。豫让,战国时晋国人,为报答智伯知遇之恩,变姓名为刑者,漆身为黑,吞炭以明志,后行刺智伯失败被诛。此诗借指那些不报主恩的奸佞之徒。
- 千年气节未沉沦:千年,意谓时间长久;气节,犹言节操、骨气。
- 自许孤忠愧后人:自许,自认;孤忠,独一无二地忠于君王;愧,惭愧;后人,后来的人。
- 报主若论恩厚薄:论,衡量、比较;恩,恩惠、待遇;厚薄,指恩惠深浅。
- 似君犹是二心臣:似,好像;君,君主或君王;二心臣,犹言“贰心臣”,意谓心怀二心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绝。全诗通过豫让的故事来讽喻那些不报主恩的奸佞之徒。
首句点题,表明诗人对豫让的仰慕之情。豫让为报答知己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毁容改扮,去刺杀智伯。最后却未能成功。诗人借用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不感恩戴德的人的不满和谴责。
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那些忘恩负义之人比作豫让,既揭示了这些人的丑恶本质,又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强烈愤慨。颈联则进一步展开议论,指出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与豫让相比,其行为更加卑劣。尾联用豫让的典故作为反衬,突出了诗人对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鄙视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作者通过对豫让故事的引用和阐发,表达了对那些忘恩负义之人的憎恶之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时刻铭记恩情,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