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历尽转秋时,一叶初飞天下知。
昨夜微凉生枕簟,起来清兴入新诗。
【注释】
- 炎蒸:炎热的夏季。历尽:经历了。转秋时:指天气转凉。
- 一叶:指一片叶子。初飞:刚刚飘落。
- 枕簟:枕头和竹席。清凉的感觉,使诗人从睡梦中醒来。
- 清兴:清新的兴致。新诗:新作的诗。
【赏析】
此为组诗中的第一首。“炎蒸”句点明时间,写夏天已经过去,天已转凉,“一叶”两句描写秋天的景象,“天下知”三字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景象的感受。这四句是全诗的基础,下面几句都是由此生发出来的。“昨夜微凉生枕簟”二句,写诗人被凉意惊醒,感到十分清爽。“起来清兴入新诗”,诗人被凉意醒后,便有了新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自己的新作。“起”即从床上起来。“新诗”即新作的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季初凉的天气里,被凉意惊醒后,感到十分清爽,于是便有新的创作灵感,于是写下了自己的新作。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凉意的诗。诗的前两句写暑夏过后,天气转凉,树叶开始飘落;后两句写因一夜的清凉,而产生了写作新诗的兴致。前两句用笔平淡,但写得很有情致:先点出时间,再点出气候的变化,最后点出这种变化给人的感觉——令人感到清爽、舒适。后两句则写得比较含蓄。诗人是在半夜被一阵凉风惊醒之后,才有了这个创作的冲动。他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清兴”二字来表现的。“清兴”者,清新的兴致也。这“兴致”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正因为诗人有这种兴致,所以才会“起来”。
这首诗以写景起头,接着就写到自己的感受;再从自己的感受转到自己的举动,最后才写到自己的作品,层次分明而有变化。这种写法是很自然的。
这首诗写秋夜凉意,却只从凉意说起,并不正面去描写凉意,而是通过写自己由凉意引起的感受,进而说到自己的行动和创作,最后才写到凉意本身。这种写法很自然,也很有特色。它避免了平铺直叙、单调乏味的写法,而是通过层层转折,把一个平常的景物写得有情有趣,有深有浅,有动有静,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前两句平平写出,而后两句却能引人深思,使人产生联想。“昨夜微凉生枕簟,起来清兴入新诗。”这句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我被一阵凉意惊醒,醒来以后,我感到特别清爽舒畅,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这后两句诗写得很有特点:第一句说“微凉”,第二句说“清兴”,第三句说“新诗”,第四句说“起来”,第五句说“昨夜”,第六句说“起来”。这样看来,似乎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理、写景、抒情的。其实不然。因为这里所写的“凉”与“兴”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先有了凉意,然后才有了兴致。所以这里的“昨夜”是指过去的一夜,而不是指现在的一夜。“起来”是指现在起床的动作,而不是指刚才躺下的动作。所以,这两句虽然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的,但是所写内容却是互相矛盾的。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另外找一句来解释。于是就有了“清兴”二字的出现。“清兴”就是清新的兴致或心情。这四个字既解释了为什么“起来”,又解释了为什么不“睡觉”(因为“睡觉”与“兴”是不相容的),同时还说明了“兴”是从哪里来的(从“凉”中)。这两句诗就是这样解决了这个矛盾的。
这首诗写秋夜凉意,却只从凉意说起,并不直接描写凉意,而是通过写自己由凉意引起的感受,进而说到自己的行动和创作,最后才写到凉意本身,这种写法是很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