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息衡门岁月过,更开一径在烟萝。
八行已悟题书意,且向池亭葺芰荷。
诗句: 偃息衡门岁月过,更开一径在烟萝。
译文:我在这里隐居已经过了许多年,现在又开辟了一条小径通向青翠的竹林深处。
注释:衡门:横木为门,形容简陋的住所。更开:开辟。烟萝:形容竹林的幽雅环境。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理想。
偃息衡门岁月过,更开一径在烟萝。
八行已悟题书意,且向池亭葺芰荷。
诗句: 偃息衡门岁月过,更开一径在烟萝。
译文:我在这里隐居已经过了许多年,现在又开辟了一条小径通向青翠的竹林深处。
注释:衡门:横木为门,形容简陋的住所。更开:开辟。烟萝:形容竹林的幽雅环境。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理想。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畿南何地不耕桑,水旱相仍入奏章”是说:京中书省里,畿南各地的农桑之事无不被纳入奏章。畿南即今北京附近一带。这一句是说朝廷对畿南地区十分重视。“水旱相仍,入奏章”,说明百姓生活困苦,国家也不得不重视。这一句是说朝廷对畿南地区十分重视,百姓生活困苦,国家也不得不重视。 “捧檄知君趋熟道,定多奇策慰壶浆”。意思是:我听说您熟悉京中的事务
万里书邮未易传,偶因鸿翼到南天。 嵇生懒嫚年逾甚,只向山林结静缘。 注释:书信往来万里不易传,偶尔因为大雁的翅膀而飞到南方。嵇康(嵇生)懒惰且傲慢,年纪已经很大,只是向往山林中的宁静生活。 赏析:卢龙云的这首诗《得何明府京中书四首》,是明代诗人卢龙云的作品。第一首“万里书邮未易传,偶因鸿翼到南天”描写了书信通过长距离的传递仍然难以传达信息,而偶然因为大雁迁徙而能够到达远方
【注释】 ①山行:山间行走。②云林:指山中林木茂密之处。③买山钱:指为购买山林所需费用。④负郭:靠边的田地,即靠近城邑的田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到处云林访洞天”,意思是说诗人在山中四处游历,寻找那神秘的仙境。第二句“空囊宁办买山钱”,说明诗人虽然四处寻访,但却两手空空,连买山的钱都没有。第三句“千畦并注溪流水”,意思是说山上有许多小田,这些田都靠山而种,溪水从田间流过
诗句原文: 缁尘在在正西风,尊酒谈天强自雄。 世上几人知傲吏,敢期姓字动山公。 注释: - “缁尘”指的是官场中的污浊和世俗的纷扰。 - “尊酒”可能指的是高雅的宴会,也可能暗示一种豪迈的生活态度。 - “天边魑魅窥人过”和“日暮鼋鼍傍客居”,使用寓言手法,暗示了诗人对世态的忧虑和对友人处境的担忧。 - “敢期姓字动山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朋友重逢并共同隐居的向往。 赏析:
诗句:二载岩耕事秫田,秋成犹恨不逢年。 译文:我在这岩洞中耕种了两年,种的高粱田已经收获,然而秋天的丰收让我遗憾,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收成时节。 注释:本首诗中的“二载岩耕”指的是诗人在岩洞中耕种了两年的时间。“事秫田”则是指种植高粱田。“秋成”指秋季收获。“犹恨不逢年”表达了诗人对错过最佳收割时间的遗憾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卢龙云在回应客人索求酿制的高粱酒时所作
三径黄花伴逐臣,深樽还待白衣人 客有索余酿秫斋酒者时未有以应也口占复之二首 其一 卢龙云 二载岩耕事秫田,秋成犹恨不逢年。瓮头春色俱无赖,比舍难教吏部眠。 其二 三径黄花伴逐臣,深樽还待白衣人。岂应竹叶长无分,到处垆头绿可亲。 注释 1. 二载:第二年。 2. 岩耕:在岩石上耕种,形容勤劳耕作。 3. 秫田:用高粱种植的田地。 4. 比舍:周围的邻居或同僚。 5. 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