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灯开夕宴,弱水得奇株。
错比三花树,还添五夜珠。
骊光悬似昼,鲛泪到应枯。
但莫将如意,酣来击唾壶。
注释:
- 十六夜: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夜晚,也就是元宵节。
- 李邑生:李邑,字君举,唐代诗人,曾任秘书监、中书舍人等职。
- 赏铁树灯:观赏装饰着铁树的彩灯。
- 弱水:古代传说中的一条河,位于昆仑山北,是黄河的支流。
- 错比三花树:将铁树比作三种花树,即木槿、木芙蓉和木莲。
- 还添五夜珠:铁树开花如同五个晚上的月亮一样明亮。
- 骊光:骊山的月光。
- 鲛泪:传说鲛鱼有泪,可以变成珍珠。
- 酣来:醉意正浓。
- 击唾壶:用唾壶(一种盛酒的器具)击打,形容喝酒喝得非常畅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邑生的作品,描写了他在元宵节夜晚观赏铁树灯的情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铁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的前两句“馋灯开夕宴,弱水得奇株”描绘了夜晚宴会的场景,以及铁树的独特之处。铁树在夜晚开放,如同宴会一般热闹非凡;弱水则是指一条神奇的河流,它能够孕育出奇特的植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铁树的进一步描绘。“错比三花树,还添五夜珠”形象地将铁树比作三种花树,并增添了五个晚上的月亮般明亮的光辉,使得铁树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最后两句则是对饮酒场景的描写。“骊光悬似昼,鲛泪到应枯”以骊山的月光为比喻,形容铁树花开如同白天一般光明灿烂;而鲛鱼的眼泪化作珍珠,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哲理。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通过对铁树的描述,诗人还传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