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不如楼护,穷愁何似虞卿。
如意手中敲碎,莫邪壁上闻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诗歌“偶咏”的内容。首先看注释,其中“美食不如楼护”是说美味的饭菜比不上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中的“甘之未尝,嚼以为味”,意指美味的食物比不上张衡赋文中的“甘之未尝,嚼以为味”。接着看译文,“穷愁何似虞卿”,意为贫穷忧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虞卿相仿;“如意手中敲碎”,意为手中的“如意”被敲击得粉碎,这里用“敲碎”来比喻自己内心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无奈和痛心。“莫邪壁上闻声”,意为听到“摩崖石刻”上的歌声,而摩崖石刻是张旭所书。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唐代著名书法家兼画家,有“草书圣手”之称。据记载,他曾在宣城(今安徽宣城)的摩崖石上留下过他的书法。“莫邪”为剑名,相传为吴王阖闾所铸。
【答案】
译文:美味的食物比不上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中的“甘之未尝,嚼以为味”,意指美味的食物比不上张衡赋文中的“甘之未尝,嚼以为味”。“如意”是古代的一种装饰性佩饰,此处借指心中的志向或抱负;“敲碎”意喻内心的痛苦;“虞卿”是战国时赵国人,曾劝赵王以“和氏璧”换回被秦国扣留的“和氏璧”;“摩崖石刻”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所书;“莫邪”为剑名,相传为吴王阖闾所铸。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面对现实,感慨万分而发出的悲愤之言。首句写诗人面对现实生活,心中充满不满,但一时找不到发泄的途径;次句则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处境: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虞卿一样,虽然身居贫贱之中,却依然保持着清高的节操,不因物质的匮乏而改变自己的理想。第三句则是诗人内心矛盾冲突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是自己的理想破灭,另一方面又是自己不能放弃自己的信念,这种心情是极为痛苦的。最后一句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也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破灭后的痛苦心境的一种宣泄。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时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