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袖豪歌青夜寒,烛花重剪照阑干。
尊前缘酒浇胸进,腰下青铜蚀血看。
马影路傍霜气重,鸡声河上月光残。
明朝又上长安道,细认须髯好跨鞍。

元夕同左渔起黄虞六饮徐州殷秀才家

秀才曾纠集义兵杀平妖贼

译文:

元夕节,和左渔一起到徐州与殷秀才相聚。殷秀才曾经聚集民众,杀死了作乱的妖贼。

注释:

元夕节: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

殷秀才:姓殷,名叫秀才,是诗中人物。

结集义兵:召集民众,组织义军对抗叛乱的势力。

平妖贼:平定妖孽之乱。

译文二:

衣袖豪放,歌声嘹亮,夜晚寒冷,烛花重剪照阑干。

尊前借酒浇胸中热血,腰间青铜映出血痕如画。

马影路旁霜气重,鸡声河上月光残。

明日又要踏上长安道,仔细辨认须髯好跨鞍。

注释:

豪放:豪迈,放纵。

阑干:栏杆,也指栏杆上的花纹。

尊前:酒杯旁边。借酒浇胸中热血:用酒来消解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青铜:铜制的器物。青铜映出血痕如画:青铜表面反射出的血痕如同一幅画。

马影:马匹的影子。路旁霜气重:路旁的霜气很浓,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鸡声河上月光残:河上的月光已经残缺。

长安道:长安城的道路。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当时为唐朝首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元宵节夜晚饮酒作赋的诗歌。诗中主要描写了宴会上的豪放气氛、饮酒的场景和对明月的感慨。诗人以豪放的笔调描绘了元夕夜宴的热烈场面,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饮酒、赏月等细节,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是唐诗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