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学语不成歌,鸠妇频呼更若何。
储得浊漻三百斛,冶游争奈雨云多。

《春园十首》是明代诗人黎遂球创作的组诗作品。《春园·莺儿学语不成歌》作为其中的一首,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互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以下将详细分析此诗:

  1. 诗歌原文
    莺儿学语不成歌,鸠妇频呼更若何。
    储得浊漻三百斛,冶游争奈雨云多。

  2. 关键词注释

  • 莺儿:指黄莺,通常在春天开始鸣叫。
  • 学语不成歌:莺儿虽尝试学着鸣叫,但未能成功,只能发出类似歌声的声音。
  • 鸠妇:指燕子或布谷鸟,它们频繁地呼唤以吸引伴侣。
  • 频呼更若何:燕子或布谷鸟不断地呼唤,似乎在询问对方的情况或等待回应。
  • 浊漻三百斛:形容雨水非常多,像三百斛那样沉重。
  • 冶游:这里指的是春季的游玩活动,如赏花、踏青等。
  • 争奈雨云多:尽管有美丽的春天风景,但却因为雨水众多而无法尽情享受。
  1. 译文赏析:《春园·莺儿学语不成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中的“莺儿学语不成歌”和“鸠妇频呼更若何”等句子,不仅描绘了鸟儿的叫声和呼唤,还传达了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哲理性。

《春园十首》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