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船宜夏日,投辖最关情。
西子锦帆径,南菱□桨声。
荀陈车盖集,嵇阮竹林迎。
遂作登龙客,因怜绣虎名。
桃符当令节,兰玉对新英。
水气浸衣裳,云光荡镜平。
吹香帘粉近,访石塔灯明。
箫管晚凉细,歌喉子夜轻。
烛花垂更剪,蕉叶满频倾。
高会应留韵,题诗入酒城。

【注释】

1、端阳:指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2、前一日:前一天或前一天。

3、李仲木: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4、刘元声、元博、公夏昆玉:都是作者的朋友,名不详。

5、乔梓:大树枝叶茂盛的样子。这里泛指有才德的人,借喻朋友。

6、泛舟:泛,浮游水上。泛舟,泛游水上。

7、西子锦帆径:西施的彩霞般的锦帆之路。西子,即西施。

8、荀陈车盖集:荀、陈都是古代有名的贤士。车盖,指车上的伞盖。这里指荀陈等贤士聚集的地方。

9、嵇阮竹林迎:嵇康(嵇绍)和阮籍(阮咸)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竹林七贤聚居之地。这里借指友人聚会之所。

10、遂作登龙客,因怜绣虎名:遂作登龙客,意思是终于成为高官贵胄,登上青云之途,这是对友人的祝愿。因怜绣虎名,绣虎,用“绣虎”比喻人才出众。这里是说因为自己与这些贤士同道,所以感到自豪。

11、桃符:桃木板上写有门神像或字句,用以辟邪驱鬼。此处指节日时贴在门上的装饰物,表示迎接春天到来。

12、兰玉对新英:兰和玉是对美好事物的比喻,新英则是指刚长出来的嫩芽,此处借指年轻一代的美好希望。

13、水气:水面上的空气。

14、云光:云彩映在水面上的光辉,此处指夜晚月光的倒影。

15、吹香帘粉近:形容微风拂过,香气飘入帘内。

16、访石塔灯明:指探访寺庙中灯火通明的佛塔。

17、箫管:古代乐器,形状如笛子,多用于合奏,此处借指宴会中的音乐声。

18、烛花垂更剪:烛花下垂,更剪烛花,形容深夜饮酒。

19、蕉叶满频倾:蕉叶满,用蕉叶制成的酒器,用来盛酒。频繁地倾倒酒液,形容饮酒过量。

20、高会应留韵:高会,盛大的聚会。留韵,留下诗篇。此处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在这次聚会上留下了自己的诗篇。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相聚时的即席之作,内容涉及友情、才学、节令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于才学的向往之情。

首句“放船宜夏日”,描绘了一幅夏日乘船出游的情景,既表现了季节的特点,又烘托出了诗人的心情。接着以“投辖最关情”来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之情。这里的“投辖”是一种古代的礼仪,指的是主人在门外迎接客人时,将系住鞋跟的铁环投进门槛的动作。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分别描写了三位朋友的活动场景:荀陈车盖集,嵇阮竹林迎,遂作登龙客,因怜绣虎名。这四句诗通过对四位不同特点的朋友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学的向往之情。其中,“遂作登龙客”一句,寓意着诗人对于能够出人头地、成为高官贵胄的渴望;而“因怜绣虎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的人才的欣赏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八句诗,诗人通过描绘各种景色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容。其中,“桃符当令节”一句,既表现了节日的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对于节日的喜悦之情;而“兰玉对新英”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轻一代的美好祝愿。此外,“水气浸衣裳”、“云光荡镜平”、“吹香帘粉近”、“访石塔灯明”、“箫管晚凉细”、“歌喉子夜轻”、“烛花垂更剪”、“蕉叶满频倾”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还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才学的热爱之情。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在这次聚会上的总结和感慨。“高会应留韵,题诗入酒城”,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在这次聚会上留下诗篇的骄傲和自豪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这次聚会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才学的向往,还有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