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阜郁岧峣,河山望不遥。
神宫侵日月,辇路上烟霄。
弓与龙髯堕,笙随鹤驭飘。
金凫知不灭,绛节下朝朝。
【注释】
“神宫”指钟山,钟山在南京;“弓与龙髯”指皇帝的仪仗,弓是弓箭,龙髯(马嚼子)是帝王的车驾;“笙随鹤驭飘”指皇帝乘坐的车子。“金凫”指凤凰;“绛节”指红色的符节,古代朝廷官员持这种符节出入朝庭。下朝:指退朝、下班。
【赏析】
此诗为颂扬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诗中写钟山高峻,河山壮观,皇帝仪仗和车驾,以及朝政清明等,都极尽赞美之能事。
第一句点出钟山巍峨耸立,高峻入云。钟山位于南京市区,因有紫金山之胜而闻名遐迩。作者从远处眺望钟山,只觉它高不可攀,巍峨耸立。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钟山的高峻雄伟,既表现了钟山的壮丽景色,也突出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写钟山的险要地势,使人们望而生畏。这里,钟山不仅以其高大著称于世,更以其险峻的地势令人生畏。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只见云雾缭绕,山峰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种描绘既表现出钟山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无限敬仰之情。
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钟山的神奇魅力。诗人以“神宫”来形容钟山,意指其神秘莫测、令人敬畏。同时,还以“日月”相映衬,进一步渲染了钟山的壮丽景观。这一句既表现了钟山的神奇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描写皇帝的仪杖和车驾。皇帝的车驾由弓和龙髯组成,象征着皇帝威严的象征;而车驾之上,又飘着笙乐之声,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这两句诗通过具体描绘皇帝的仪仗和车驾,展现了明朝宫廷的辉煌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写皇帝的车驾上奏鸣的笙乐之声。这里的“笙随鹤驭飘”形象地描绘了皇帝的车驾上的笙乐声随风飘扬的景象,让人感到愉悦而欢快。这一句既展示了明朝宫廷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则直接点出了皇帝的功绩。诗人称赞皇帝的功德,认为其功德足以永垂千古。这里的“金凫知不灭”意指皇帝如同金鸭一样不朽,永远不会消逝。而“绛节下朝朝”则表示皇帝每天早晨都要到朝堂上处理国事,体现了皇帝勤勉治国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钟山的描绘、皇帝仪仗和车驾的描写以及皇帝功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朱元璋功德的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明朝宫廷的华丽景象和繁荣昌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