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壁临千仞,乘危更一探。
瀑前安茗灶,松杪出花龛。
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
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山南。

《铁泉庵》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铁壁山的自然美景,并通过对瀑布、茗灶、花龛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 诗句
  1. 铁壁临千仞,乘危更一探。
  • 注释:铁壁山高耸入云,站在高处更能感受到它的壮观。
  • 赏析:这句诗以“铁壁”形容山脉的险峻和坚固,突出其高大威严的气势。通过“临千仞”与“乘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既敬畏又挑战的勇气。同时,“更一探”暗示着诗人想要探索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
  1. 瀑前安茗灶,松杪出花龛。
  • 注释:瀑布前面安置了一个茶灶,松树梢头出现了一个花龛。
  • 赏析:此句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日常生活场景。茶灶和花龛都是文人雅集时常见的物品,象征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而“瀑前”与“松杪”则分别描绘了瀑布和松树的优美景致,增添了诗意的氛围。
  1. 鹤忆窥残帙,猿经伴夜谈。
  • 注释:老鹤思念着翻阅过的残书,猿猴陪伴着夜谈。
  • 赏析:这句诗通过动物的拟人化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老鹤的“怀旧”和猿猴的“陪伴”都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寄托。
  1. 谁能开丈室,招隐向山南。
  • 注释:谁能打开宽敞的房屋,邀请隐居者到山南来。
  • 赏析: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设问的形式,诗人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场景。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浪漫想象和精神寄托。

《铁泉庵》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还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