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业留孤墅,青山蔽数椽。
鸟曾迎木客,花更挹蒲仙。
瓢挂县萝壁,茶烹涤砚泉。
犹疑散发处,长诵紫苔篇。

黄子书堂

白业留孤墅,青山蔽数椽。鸟曾迎木客,花更挹蒲仙。

瓢挂县萝壁,茶烹涤砚泉。犹疑散发处,长诵紫苔篇。

译文:

诗句翻译:

  1. 白业留孤墅,青山蔽数椽。
  • 白业:指白色业务,此处可能是指书房中从事的白色工作,如写作、绘画等。
  • 孤墅:孤独的小屋。
  • 青山蔽数椽:青山环绕着几间屋子。
  1. 鸟曾迎木客,花更挹蒲仙。
  • 木客:可能是指诗人或文人雅士,常被用来比喻有才学之人。
  • 挹:舀取。
  • 蒲仙: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如蓬莱山的神仙们,这里用来形容自然中的植物。
  1. 瓢挂县萝壁,茶烹涤砚泉。
  • 县萝壁:挂在墙壁上的葫芦瓢,用于盛水或作为装饰。
  • 涤砚泉:洗涤砚台的水来自于山涧,可能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山泉水。
  1. 犹疑散发处,长诵紫苔篇。
  • 散发:这里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诗人随意散漫的状态,二是形容诗人在山林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 紫苔篇:指《紫苔园记》,可能是诗人的作品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白业留孤墅,青山蔽数椽”,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村景象,诗人选择了一个孤独的小屋,周围是青山环绕,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鸟曾迎木客,花更挹蒲仙”,诗人通过鸟儿迎接文人雅士和花朵吸引仙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后,“瓢挂县萝壁,茶烹涤砚泉”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品味和态度,他喜欢在山林间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犹疑散发处,长诵紫苔篇”,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完全放松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那片山林,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吟诵自己的作品,享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安宁与喜悦。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