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闽中使,生涯近始闻。
泪收江北雨,身老越南军。
积思生春草,新愁隔暮云。
倘携延水剑,犹可报明君。
【注释】
闻:听说,这里指听到吴明卿的上计报告;
使:使者,这里指被贬为闽中使者。
近始闻:最近才听说。近,近来。
泪收江北雨:泪水止住,就像江上的雨云一样。
身老越南军:身在南方军中,年老力衰。
积思生春草:长期思念而生出春草。
新愁隔暮云:新的忧愁像傍晚的云一样阻隔视线。
倘携延水剑:如果能够携带延水剑。
犹可报明君:还可以报答圣明君主。
【赏析】
此篇是诗人谪居闽中后所作,抒写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报效朝廷的决心。
首句“流落闽中使”,说明作者因得罪权贵而被贬,现在又远窜到闽中(福建)做使者。“使”即出使。
“生涯近始闻”,表明作者被贬时间不长,对朝政还不甚了解,所以听到吴明卿的上计报告,心中十分惊愕。
“泪收江北雨”,“泪”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作者悲愁的心情,而且表现出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泪收江北雨”与杜甫的“随风潜度汉宫墙”(《春望》)同中有异,杜甫是流泪而望京阙,作者却是以泪洗尽而听京阙之音,其心情之不同不言而喻。“江北雨”既指京城长安,又暗寓作者被贬之地闽中,更含有“泪尽南归日,应过北阙时”的意思。
“身老越南军”,表明自己被流放的时间很长。“越南军”即指安南(今越南)。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派张九皋出使安南,次年回朝。后来安南屡侵扰边境,唐玄宗又先后派王晙、李靖等出征,但都未能平定。至德元载,玄宗诏令郭子仪、李光弼讨伐安南,大败之。不久,郭子仪病卒,子仪之子嗣秀代为节度使。这时,安南又乘机入侵,朝廷只好再次命郭子仪出征。由于郭子仪病弱,故由嗣秀充任行营节度使。当时安南侵犯的有钦、廉、雷、琼、崖五州,于是朝廷又派张九皋为安南都护,充五州经略使。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身老越南军”,既点出被贬时间之久,又暗含着自己对朝廷忠心不二之意。
下面三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积思生春草”,比喻自己长期郁郁寡欢。“春草生”,即春天到来,草木生长,但作者却无心观赏。“新愁隔暮云”,即说新的忧愁像傍晚的云一样难以驱散。“新愁”,指自己被贬一事。“暮云”,指傍晚天空中的云气。
最后两句“倘携延水剑,犹可报明君”,意思是说如果能携带延水宝剑来见天子,就可以报效圣君。延水,即延平郡水。据《晋书·谢安传》:“谢安年少时,安西将军庾亮尝欲招延之。先遣人取谢尚(即谢玄)及安俱往。安至,坐处卑隐,庾素闻其名,大唤曰:‘安石!’谢乃振衣而出。”后人遂以“安石”指谢玄。延水剑,即指延安(即谢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