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成小筑,萧散似清溪。
水石凌棐几,香烟袭锦绨。
拈花怜昨梦,藉草得新题。
弦管惊心处,长安更向西。

这首诗是李惟寅在贝叶斋集子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朋友不赴宴的遗憾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朱门成小筑,萧散似清溪。
    注释:朱红色的门成为小屋,其气氛轻松自如,如同清澈的溪流。”朱门”指富丽堂皇的大门,”成小筑”表示这道门成为了一个简朴的居所;”萧散”形容环境或人的状态闲适自在,像流水般自然顺畅。”清溪”则比喻环境的清新与宁静。

  2. 水石凌棐几,香烟袭锦绨。
    注释:水声、石头和竹席(一种古代家具)相互碰撞的声音,以及香烟飘过锦绣般的丝质桌布。”凌”在这里意味着声音与物体接触,”烟”是指烟雾缭绕,”锦绨”指的是色彩绚丽的丝织品。

  3. 拈花怜昨梦,藉草得新题。
    注释:诗人怀念起昔日梦中的情景,而通过藉草来创作新的诗句。”拈花”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诗人在梦中与美好的事物相遇或回忆,”怜”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而”藉草得新题”则暗示着用草作为灵感来源,进行创作,得到新的诗词。

  4. 弦管惊心处,长安更向西。
    注释:琴瑟等乐器的声音让诗人感到心动,而此时诗人想到的是长安城西。长安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在这里指西边的方位。诗人可能因为思念朋友或是感慨时光流逝,心中充满了感情。

赏析:
这首诗以李惟寅的住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诗中通过对朱门、清溪等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闲适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水声、竹席、香烟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拈花怜昨梦”和”藉草得新题”两句更是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一句的”长安更向西”则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