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送莺花去,风雩兴可乘。
尘心攀阁远,野兴入林增。
龙树栖孤影,蜂房飐万灯。
若无光禄酒,春思杳难凭。
郑伯良邀请诸位公卿登上了万佛阁。
日落送走了莺花,风助兴事可乘风而上。
尘心攀高登阁远,野兴入林更浓。
龙树孤独栖息影,蜂房闪烁万盏灯。
没有光禄酒相伴,春思难以凭依凭。
注释:
- 郑伯良:指郑国国君或者贵族,这里泛指主人或组织者。
- 诸公:指多位官员或贵族。
- 万佛阁:一座建筑名,可能是一个寺庙、塔楼或其他类似结构的地方。
- 莺花:指春天的景色,通常用来指代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风雩(yú):古代的一种祭风仪式,可能与自然现象有关。
- 尘心:世俗之心,指人的欲望、私心。
- 龙树:佛教中的一棵树,代表智慧和觉悟。
- 孤影:孤单的影子,这里可能是指孤独的身影。
- 蜂房:蜜蜂筑巢的地方,比喻繁复的事物或景象。
- 无光禄酒:没有光禄酒,即没有美酒的陪伴。光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供应皇家饮食。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描写登高望远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登万佛阁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日送莺花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美丽景色以及随之而来的离别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风雩兴可乘”暗示着登高时风力正好,可以乘风而上,增添了一种动感和自由的气息。然后,“尘心攀阁远,野兴入林增”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升华和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没有佳酿相伴时的遗憾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